當年一番好意今日后繼乏人
新加坡一項最新統計數字(1991年)表明,新加坡1/4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至今還獨守閨中,不言婚嫁。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結婚率和出生率都在下降。一位新加坡官員大聲疾呼:我們的國家急需孩子,新加坡已處在人口危機中!專家們估計,1991年后四個月如果新加坡的出生率還不上升的話,這個國家將面臨缺乏足夠的年輕人來支撐經濟增長、保衛國家和照顧老人的局面。
造成這一窘境的原因,部分應歸咎于8年前政府的一項政策。當時,政府要求每個大學畢業生都要找一個與自己同等學歷的異性結婚,并強調受過大學教育的與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結婚,生出的孩子將降低國民的智力水平。8年來,已有半數的男大學畢業生同女大學生結了婚,這個比例比8年前提高了39%。
新加坡制訂這項政策的初衷是,作為一個城市國家,首要的問題是提高人口素質,要提高人口素質,就應要求高學歷的人互相結婚,他們的后代智力上將是高質量的。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高學歷的男性并沒有全部找高學歷的女性結婚,他們當中仍有不少人認為女性第一重要的是性格和容貌,學歷并不重要。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高學歷女性待嫁閨中的現象。
新加坡男女大學生比例平衡,但相當一部分女大學生卻找不著對象,她們受著雙重壓力,既為找不著如意郎君而苦惱,又不愿意屈尊下嫁。盡管報紙和電視上不斷宣傳結婚如何地甜蜜,家庭如何地美好,但已形成的社會觀念和傳統習慣,使姑娘們更堅定了沒有合適的男朋友絕不輕言結婚,在她們的頭腦里,將來孩子的智商是最重要的擇偶因素。
上一篇:開普勒與第谷
下一篇:當斷不斷,終受其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