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與第谷
開普勒(1571—1630)是德國天文學家。大學畢業后,他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醉心于行星運行軌道的研究。24歲時寫出了《神秘的宇宙組織》一書,沒有誰理會這本沒有什么價值的書。后來,開普勒把它寄給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第谷仔細審讀以后,發現作者是個求知欲強,很有發展前途的人,是一匹可以馴育的“千里馬”。于是,第谷邀請開普勒到自己所在的烏蘭尼巴天文臺工作,開普勒攜妻欣然前往。
兩人一見如故,結成了忘年之交。業務上,第谷精心指導,經濟上,第谷慷慨相助。第谷長于觀測,開普勒精于理論、兩人配合得很默契。第谷把開普勒看成自己的“一個親愛的朋友”。
但是,好景不長,溫和的開普勒受到多疑的妻子的挑唆,竟和老師翻臉了,他公開散布老師的壞話,說他是受國王寵幸的,他在國王面前說自己的壞話,是個賣友者,他還把自己在火星研究方面的毫無進展,也歸罪于老師。最后,忘恩負義的開普勒用老師的錢作盤纏,留下一封充滿侮辱性語言的信,不辭而別了。
第谷很傷心,但他很冷靜。他知道這完全是一場誤會,開普勒一定是受了他妻子的挑撥。于是,第谷讓秘書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信,真誠地希望開普勒回來,重歸于好。
開普勒捧著老師誠摯友好的來信,慚愧得無地自容,他后悔自己失去理智,于是他眼含淚花,給老師寫了一封懺悔信:“我對您所說或所寫的有損您的人格、名譽、尊嚴、學問的言論或文字,都十分誠心懺悔,我也很坦白地承認,那些侮辱之言是毫無根據、也是完全錯誤的”。開普勒終于回到了老師身邊。從此,他的研究進入了黃金時代,他沒有辜負恩師的栽培和期望,在天文學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理智是辨別是非、利害關系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的情緒,才能明辨是非,約束自己的行為;失去理智,就會聽信讒言,人妖顛倒,是非混淆,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上一篇:開普勒與占星術
下一篇:當年一番好意今日后繼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