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失敗
東漢末年,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張角與其弟張寶、張梁同在河北傳道,為徙眾畫符治病,并在農民中秘密進行組織工作。十余年間徙眾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達數十萬人。張角部置道徙為三十六萬,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領,由他統一指揮;并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向人民宣告東漢崩潰在即,新立朝代將要代起。太平道徙廣為散布“黃天泰平”口號,并在各處府門上用白土涂寫“甲子”字樣,約定在甲子年起義。經過這些醞釀和部署以后,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在城鄉各地完全成熟了。
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4年,甲子年)初,大方馬元義調發荊、揚等地徙眾數萬人向鄴城集中,又與洛陽的道徙相約,在三月初五同時發動起義。但是在這個緊要關頭,起義計劃由于叛徒告密而完全泄露,東漢王朝逮捕馬元義,誅殺洛陽道的“官省直衛”和百姓千余人,并令冀州逐捕張角。張角得知計劃泄露,立即通知三十六方提前趙義。中平元年二月,以黃巾為標志的農民趙義軍,在七州二十八郡同時俱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組織、準備較嚴密的農民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各地黃巾軍起義后,聲勢浩大。南陽黃巾殺太守褚貢,汝南黃巾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部勛和太守劉衛,鉅鹿附近的農民也俘虜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響應黃巾。黃巾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東漢朝廷派皇甫嵩、朱俊、盧植等率重兵前往河南、河北地區鎮壓,均先后被擊敗。但遺憾的是,由于起義軍缺乏作戰經驗,加上政府軍和豪強地主的聯合鎮壓,先后敗于潁川(今河南禹縣)、南陽(今屬河南)。同時張角不幸病亡。河北黃巾軍也失敗了,張角之弟張梁、張寶也先后犧牲。黃巾起義基本上失敗了。
黃巾起義軍發動的廣泛、計劃的周密,在當時歷史上是空前的;它提供給后世的教訓主要在客觀方面。黃巾趙義發生在地主階級的封建割據傾向迅速發展的時代,豪強地主擁有強大的武裝,這種地主武裝同官軍聯合,處處阻截和鎮壓農民軍,迫使農民軍不能大規模集中力量發動進攻,所以黃巾軍雖然表現了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堅守過一些據點,但是終于不能摧毀敵人的生力軍。在主觀上黃巾軍的作戰經驗不足,也是教訓之一。
上一篇:高校院系調整存在的問題
下一篇:黃祖壓制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