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憶驚鴻照影時
——追尋洛水女神
凄美纏綿的《洛神賦》,塑造了一位柔美動人的洛水女神,訴說著一段恍若隔世的愛情故事。洋洋千言背后,曹植是否在追憶一位畢生銘記的女子?是否在祭奠一段失之交臂的感情?追尋洛水女神,是追憶驚鴻照影的過往,也是探尋曹植內心的真實。
此情可待成追憶
《洛神賦》出自曹操的第三子曹植之手。這篇凄美的文章講述了一個發生于人間仙界之間的奇幻故事:曹植在黃初三年(222)前往京師,途中經過洛水,邂逅了美麗迷人的洛水女神。兩人相互傾慕,卻因人神相隔而不得不分離。
曹植用大量的篇幅、華美的詞句描繪了洛水女神的柔美:她靜靜地站在洛水河岸的山崖旁。岸邊鋪滿香草,樹林郁郁蔥蔥,越發襯托出她明麗的容顏。她面色嬌美,體態輕盈,舉止優雅,飄忽不定。她穿著繡有精美紋飾的鞋子,拖著輕薄的長裙,散發出清幽的芬芳。她在山邊緩緩徘徊,時而跳躍嬉戲,時而又卷起衣袖,將白皙的手腕探到洛水中,采摘河水中的青色靈芝。
洛水女神的美麗使曹植感到深深的震撼。他解下腰間的玉佩贈與洛水女神,洛水女神也將美玉贈與曹植。兩人一見傾心,約定再次相會。這時,眾神會聚而來,洛水女神不得不與曹植分離。淚水從她的臉上簌簌流下,浸濕了她美麗的衣裳。臨別時,洛水女神想要與曹植互訴衷腸,然而話未說完就消失在云霧中了。曹植翻山越嶺,四處追尋,終究沒有找到洛水女神的蹤影。他心神悵惘,久立不歸……
《洛神賦》的故事以唯美的邂逅開始,以悲戚的分離告終,描述了一種可遇而不可即、初得而瞬間失去的心情。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故事是在影射作者曹植的一段感傷的愛情。后來,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基于這個故事,創作了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圖中文字稱洛水女神為“宓妃”。自此,人們大多相信,洛水女神的原型就是“宓妃”,而《洛神賦》的原型則是曹植與“宓妃”的感情經歷。
那么,這位堪比洛水女神的“宓妃”又是何等女子?
河北甄宓俏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其中的甄宓即后來的宓妃,是三國時期與大喬、小喬齊名的美女。
漢靈帝光和五年(182)十二月,甄宓出生在中山無極(今河北定元)一個官宦家庭。她不僅生得國色天香,而且知書達理,見識過人。甄宓自幼喜好讀書,她的哥哥勸說道:“你應當學著做些針線活,讀書識字對于女人來說有什么用呢?”年僅9歲的甄宓答道:“我聽說古時的賢女,沒有不學習前世成敗經驗的,不讀書,怎么引以為鑒呢?”后來,天下兵亂,百姓饑饉,甄家便趁此收購金銀珠寶。十幾歲的甄宓卻對母親說:“亂世買寶物,容易招來禍端。如今鄉鄰貧乏,不如用這些錢買糧食來救濟他們,廣施恩惠。”家人聽后無不贊賞。甄宓14歲時,二哥過世,她便恭敬地侍奉二嫂,并勸平時一向嚴厲的母親慈愛地對待二嫂,“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她則與二嫂同住同行,關愛照應。
甄宓恪守傳統的婦德,卻不守舊,識大體、明大義,有才情、有見識。她的才貌德行很快傳為美談,并傳到了袁紹的耳中。袁紹令甄宓與他的次子袁熙成親。后來,袁熙北上征戰,甄宓便留在鄴都(今河南臨漳)侍奉婆母。
一代賢女 紅顏薄命
東漢建安九年(204),曹操率兵攻克鄴都。曹操的長子曹丕聽說袁熙的妻子貌美如花,便沖進袁府尋找,一看果然美貌絕倫,驚為仙人。曹操知道曹丕喜歡甄宓,便將她許給曹丕為妻。
甄宓嫁給曹丕后,生下了一子一女,分別是曹叡(后來的魏明帝)和東鄉公主。甄宓賢惠孝順,深得曹操之妻卞氏的賞識。有一次,婆母卞氏生病,甄宓急得寢食難安,整日憂心忡忡。卞氏聽說后,稱贊甄宓是“真孝婦也”。曹丕對甄宓也十分寵愛,為了甄宓還將原妻子任氏趕走。心懷寬廣的甄宓反倒流著淚勸曹丕不要沖動,并說:“眾人都知道我如今得寵,便會覺得趕走任氏是我的主意,那樣我就會有自私專寵的罪過,請您慎重考慮留下任氏!”但曹丕沒有聽勸。
然而,紅顏易老。傾國傾城的甄宓也逃不過時間的流逝,漸漸年老色衰。后來,曹丕迎娶了另一個女子郭氏。郭氏比甄宓年輕,而且美艷非凡,很快獲得了曹丕的寵愛。漸受冷落的甄宓心情低落,寫下了不少情真意切的閨怨詩句。其中,《塘上行》流傳至今,被認為是樂府詩的典范。“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字字句句感人至深,展現出甄宓超凡的才情與細膩的情懷。
220年,曹丕登基,準備冊封皇后。甄宓生有皇子,地位比郭氏尊貴,立后的呼聲最大。于是,郭氏便找機會陷害甄宓。她以曹不足月出生為由,誣陷甄氏與外人有私情。曹丕聽后大怒,一氣之下竟將甄宓賜死。據說,郭氏因忌憚甄宓冤死后到陰間申冤,曾命人將甄宓“披發覆面,以糠塞口”,其狀慘不忍睹。
洛水女神的真實含義
據史書記載,甄宓死后,曹植感慨悲嘆,曾寫作《感甄賦》以懷念她。后來,曹叡即位,為其母甄宓平冤,并追封其為“文昭甄皇后”。曹叡看到曹植的《感甄賦》,為避母嫌,將題目改為《洛神賦》。
另據記載,曹丕稱帝后,曾經將甄宓的盤金鑲玉枕頭賜給曹植,曹植得后如獲至寶。甄宓死后,曹植曾經抱著盤金鑲玉枕頭入眠,夢見甄氏的靈魂與自己相會,幽幽哭訴她的悲慘遭遇。而這就是曹植創作《洛神賦》的靈感來源。
后人據此生出種種傳聞,將曹植與甄宓的愛情渲染得活靈活現,甚至有二人亂倫之說。曹植是否與甄宓有過感情經歷,甚至出格的舉動呢?對此,絕大多數人持否定態度。首先,甄宓與曹植相差約10歲,曹丕迎娶甄宓時,曹植才12歲,所謂“一見鐘情”之類的傳說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其次,根據甄宓生平可見,她是極守婦道、舉止得體的賢女,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至于亂倫更不可能。再次,曹植深受曹丕排擠,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構陷迫害,在這種情況下,他豈敢公然與甄宓發生感情?
由此可見,曹植與甄宓相愛的傳聞是不可信的。至多是曹植一相情愿,對才貌雙全的甄宓心存愛慕,對無法與其相戀感到悵惘,對甄宓最后的悲劇結局感到憤懣。通過有限的史料,我們很難對曹植的感情下定論,只能通過《洛神賦》纏綿悱惻的字里行間,推斷曹植對甄宓有某種朦朧的感情。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感情由于從未開始,所以不會是一生銘記那么深刻,或者失之交臂那么遺恨。
這樣看來,洛水女神的真實含義就不僅僅是指宓妃這么簡單了。曹植傾注深厚的感情和心血,刻畫了一位在他心中無可取代的洛水女神形象,刻畫了自己與洛水女神相遇又離散的悲劇,顯然有更豐富的人生感慨融入其中。
洛水女神,起初也許是基于美麗的宓妃創作的形象,但代表的卻是曹植心中的理想和一切美好的事物。身為一位才華橫溢的公子,曹植經歷了太多理想破碎、覆滅的挫折,正如他對洛水女神無限向往,卻最終失去。《洛神賦》凝聚了他爭位失利、遭兄迫害的際遇,也凝聚了他對人生的感慨與無奈……
曹植的七步詩
曹植是一位生性聰慧、文采不凡的才子。東晉詩人謝靈運稱贊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然而,才華橫溢的曹植在政治謀略方面與他的哥哥曹丕相比卻稚嫩得多,在爭奪繼位權的過程中,他最終沒能勝過曹丕。
曹丕登基后,對曹植心存猜忌,幾次三番欲加害于他。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作不出便要處死他。曹植在七步之內,悲憤地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以此比喻手足相殘,貼切而深刻。曹丕聽后慚愧不已,立即赦免了曹植。
上一篇:長安牢獄中走出的天子——漢宣帝劉詢
下一篇:風華絕代的“巾幗女官”——上官婉兒的苦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