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潘天壽
《潘天壽》:潘天壽 1886-1971,原名天授,字大頤,浙江寧海人。為人樸訥,友朋戲呼曰阿壽,因以為號。又以性懶別署曰懶禿,曰朽居士。擅書、畫,能詩,兼工治印。書則篆、隸、行、草俱能,尤以行草,疏疏斜斜,有黃石齋之風,畫則初學吳昌碩,繼則融合天池(徐渭)、八大(朱耷)、石濤(原濟)、石(髡殘)而獨具風格,著墨不多而古樸奇肆,超然物表。晚年又擅指畫。歷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杭州藝專教授,國立藝專校長,解放后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美協副主席、浙江美協主席。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書法史》、《聽天閣詩存》、《治印叢談》等。
《潘天壽》:主要閑章:止止室 聽天閣 雷婆頭峰壽者 大頤 一味霸悍 強其骨 不雕
止止室
潘天壽自鐫“止止室”印,意為學藝須循序漸進,積跬步以致千里。亦有在名利面前止步之意。
聽天閣
潘天壽嘗于夢中得句,醒后謹記“聽天樓閣”一聯,即挑燈足成之。詩云:“夢囈也關醒后歡,耐將殘句續冰紈。聽天樓閣春無限,卷陸蛇龍蠹走看。大道河牛蹄語重,閑云飛海研濤寬。吟成已結燈花好,月影徐移上石欄?!辈⒁浴奥犔扉w”名其齋。
潘天壽像
止止室
聽天閣
大頤
雷婆頭峰壽者
雷婆頭峰是潘天壽老家寧海冠莊附近的一座山峰,傳說潘天壽小時候曾在附近放過牛,并曾多次登過此峰。關于此峰名稱的來歷,寧波縣地方志有一則傳說:“從前,冠莊村有九泡龍潭,潭中有九龍作怪,年年洪水泛濫,吞噬田禾,苦害冠莊一帶村民。天庭雷婆聞之,下凡怒鎮九龍。從此冠村一帶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玉帝惱雷婆私下人間,招惹是非,令速返回。雷婆不忍拋卻苦難百姓,拒絕歸庭。玉帝乃命托塔天王于雷婆頭上壓一石塔,使其永作山村野婆,遂成山頂一峰,民感其德,稱之為雷婆山峰,亦稱雷婆頭峰。”此峰遠看似饅頭,近看卻非常陡峭高大,氣勢逼人。潘天壽刻用此印,表達了他對故鄉山水的深厚情感。他曾回憶道:“我年青的時候,喜歡往野地里跑,對著山看半天,對著水看半天。眼睛在看,心里在想,想那些與山和水有關系的事情。其實,都是人的事情……我倒是和山水交上了朋友,和花草樹木交上了朋友;有時一個人自言自語,人家說,你是在和石頭說話吧!我說,石頭就是我自家呀!”
大頤
“頤”為面頰,“大頤”則借指自己臉長。
一味霸悍 強其骨
潘天壽曾說:“我對八大山人的畫一直非常喜歡,他的畫我一直注意看,但順著他的路子去畫,總覺得超不過他。后來才想到要反其道而行之,這樣便離開八大而有自己的風格了。”又說:“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們所處的時代不一樣,沒有八大那種國破家亡的悲憤凄苦之情,應該積極向上,在畫中表現生生不息的活力。因此我想從加強畫的氣勢和骨力兩方面去著手,以表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宏遠壯觀的偉大氣魄。”“我常用這兩方印章來提醒自己。這樣可以與八大的圓柔雋潤的筆墨不同,樹立自己氣雄勢壯的特色?!笨梢姡颂靿塾眠@兩方印章,是為了追求畫面的大氣磅礴和藝術創作的一種獨立精神。
不雕
潘天壽曾說:“‘不雕’,不過是自嘲罷了,朽木不可雕也?!辈⒂性娫疲骸安坏袢噘|,借懶得天真?!闭f是自嘲,體現的卻是他不迎合世俗的獨立人格,以及追求“天然去雕飾”的藝術風格。
一味霸悍
強其骨
不雕
雷婆頭峰壽者
邊款
上一篇:印章趣談·溥儒
下一篇:收藏趣談·王世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