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吉列夫兩次受挫
謝爾蓋·佳吉列夫、俄國人。他具有強烈的開拓精神和超前意識,同時具有驚人的領導組織工作的天才。他本人雖不是一個舞蹈家、編導家,也不是音樂家、美術家,然而憑他特有的膽略和領導魅力,凝聚了他那個時代最為出色的藝術家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從而使芭蕾從舊時代只作為消愁解悶的娛樂提高為一種嚴肅的戲劇藝術。由他本人組織的俄國芭蕾舞團先后在法、英、美以及整個西歐的活動共二十年,以這個團體現出來的創作思想和一列劇目,揭開了現代芭蕾的序幕。舞蹈史家稱之為佳吉列夫時代。然而在他成功探索的道路上也曾受到過挫折。
1912年俄國芭蕾舞團上演了由尼金斯基主演的《牧神午后》,劇中的牧歌采用德彪西的同名樂曲,根據熱心于古希臘藝術的巴克斯特的提議,在舞蹈中出現了半人半羊的牧神形象。由此出現了一些非議,有人說,頸系圍巾的牧神是結束時的那一段舞蹈帶有淫蕩的色彩。一家有聲望的報紙主編說:“談論美術和詩歌的人應使我們感到快樂,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獸欲的赤裸裸的暴露,是個不知廉恥的、淫亂的牧神。”其它報紙上的評論也大抵如此。有些報紙在指責該作品失敗的同時,略表示俄羅斯芭蕾舞團有“歸返原始的傾向”。音樂家們也對德彪西的作曲而出非難。在此情況下,佳吉列夫害怕警方介入,不得不對作品進一步的修改,去掉了末尾的那一部分。
第二年,演出又遭到挫折。受繪畫影響極深的佳吉列夫打算在俄羅斯舞臺上演出原始人的帶有異教性質的芭蕾。畫家兼考古學家洛里奇和作曲家斯特文斯基合作,創作了以原始民族祭奠為線索的舞劇《春祭》。該舞劇幾乎沒有連貫的線索,整個情節就是關于將一位女子選為祭神供品的過程。觀眾希望看的獨舞,該劇集體舞卻占了大部分,它一反那種浪漫主義的情調,給人以一種粗俗、原始的印象。
《春祭》在初演時就遭到漫罵,那些觀眾一反常態,劇場中亂成一鍋粥,人們扭打成一團,不得不叫來了警察。芭蕾舞團的主要資助者布魯塔伯爵夫人揮起拳頭叫喊:“無法忍受這種愚蠢之極的東西。”絕大多數評論家都倒向觀眾一邊,批評佳吉列夫借著《春祭》將自己的意向強加于觀眾,向觀眾提出了挑戰。《春祭》演出以失敗而告終。對此,佳吉列夫曾這樣說:“罵聲也開拓了藝術的新時代。《春祭》即使現在不被人們理解,但將來總會被人們接受。”
上一篇:何必“主題”
下一篇:假的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