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學校的主人”
“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是“文革”中的教育革命喊得震天響的口號之一。諸如學生是“教育革命的主力軍”,“學生自治”等,都是同一個意義上的口號。這些口號乍一聽,堂而皇之,把學生捧上了天,似乎是十分重視學生在教育過程和學校管理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其實它極端片面和反動。這是因為:
其一,它片面肯定了教育過程的單方面的因素,從而根本上否定了教育過程。把學生當成學校的唯一主人,那么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什么地位?按照這一“主人”的邏輯,學生是主人,學校應該由學生自治,那么還需要教師干什么?豈不連“客人”也沒資格當嗎?誠然,我們在教育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這必須是為學習過程而成立的。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他們應當“以學為主”,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從事學習活動。學生沒有教師的組織、教育和督促指導,是不可能無師自通的。“學生是學校的主人”這種荒謬絕倫的理論,完全取消了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其二,在這一論調下,教師不僅做“客人”困難,甚至還被當作“敵人”。“文革”中所謂教師是“臭老九”、是“叮臭肉的蒼繩”,是有一肚子“資產階級反動知識”的“教唆犯”;所謂師生關系是“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斗爭”的謬論,都是與之相適應的。在這種論調之下,很多教師身受自己辛辛苦苦教育的學生的迫害。把學生的作用夸大成學校各項工作中唯一的和絕對的東西,正是從根本上抹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其三,從本質和淵源上講,鼓吹“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是壟斷資產階級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兒童中心”主義的翻版和流毒。杜威極力鼓吹兒童是“太陽”,要教師去圍著“太陽”轉。“學生是學校的主人”論正與杜威這一論調一脈相承,并且披上了一種馬列主義的外衣。
上一篇:“五·五”球場慘案
下一篇:“幸運兒”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