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千年獨樂寺
獨樂寺在天津市薊縣城內,建于遼統和二年(984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型木結構建筑之一。這座以高達23米的觀音閣為主體的古代建筑,巍峨屹立在薊縣山城,已有一千年的歷史。
獨樂寺是一組由山門、觀音閣、東西配殿等組成的建筑群,位于薊縣城關西門,整個建筑群布局簡潔,主題突出,莊重明快。出門是一座面寬三間、進深兩間的單層建筑,門上正中有匾額一方,楷書“獨樂寺”三字。中間為門道,兩旁側間,前塑哼哈二將,后繪四天王像,肅穆森嚴,人過其境,猶如進入鬼神世界。山門后面的觀音閣,是整個建筑群的主體,它的高度比山門高出一倍多,和山門相映,更顯得氣宇軒昂,宏偉壯觀。大閣中心的觀音像,是整個建筑的靈魂。塑像在高出地面72厘米的須彌壇上拔地而起,高達十六米,面目沉靜,微帶慈笑,衣帶飄酒,儀態端莊,是我國現有的最大泥塑之一。
獨樂寺建造的年代,《盤山志》收錄的劉成碑有如下記載:“故尚父秦王請談真大師入獨樂寺,修觀音閣,以統和二年冬月重建,上下兩級,東西五間,南北八架,大閣一所,重塑十一面觀音菩薩像。”尚父秦王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侄孫耶律奴瓜,乃遼朝一員名將。公元984年,上距唐亡七十七年,他請談真法師入獨樂寺主持觀音閣的重建工程,可見此寺初建唐代,遼統和二年重修。遼代以后,獨樂寺又修繕多次。目前可考的,有明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5年)、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四次,其中以乾隆十八年改動較大。
一千多年來,獨樂寺不僅常年遭受風雨侵襲,并且還經歷了二十多次地震的嚴峻考驗,其中有三次是屬于破壞性大地震。據《薊州志》記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89年),平谷、三河一帶“地大震,有聲通于空中,地內聲響如奔車,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無數,壓死人畜甚眾”,“官廨民舍無一存,獨閣不圯。”1976年唐山大地震,薊縣城內倒塌房屋亦不少,獨樂寺又安然無恙。這不能不認為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
日本帝國主義占領和國民黨統治期間,獨樂寺遭受了嚴重摧殘,門窗隔扇和天花板全被斥除,壁畫和塑像亦遭毀壞,珍貴文物洗劫一空,千年古剎危在旦夕。經受了眾多自然災害而安然無恙的優秀的古代建筑,卻難以抵御中外反動派的野蠻破壞。戰亂年代,人民的生命沒有保障,建筑文物的命運也同樣沒有保障。
上一篇:風雨人生
下一篇:飽經風雨的《草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