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廬山之旅·九江·江湖匯聚潯陽城
九江為長江中下游的大港,“襟江帶湖”,北臨長江,東接鄱陽湖,背靠廬山,是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的名城。
《尚書·禹貢》:“九江孔殷”,已有九江之名。晉太康《地記》曰:“九江,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也。”此“湖漢水”指贛江,有八大河流均流入鄱陽湖。九江即在江湖交匯之處。
九江一帶秦為九江郡,西漢時為揚州紫桑,東晉南朝時為江州湓口城,又稱湓城。隋唐時為江州潯陽縣,五代南唐改德化縣,為江州治所。1361年,朱元璋始設九江府。1860年始被西方列強定為對外開放口岸。1914年改為九江縣。1949年擴大郊區(qū)設市,現包括星子縣、湖口縣、彭澤縣、永修縣等數縣。
九江在長江南岸,有鐵路與南昌相通,水陸交通發(fā)達,向為江西物資集散與水陸交通中心,工商業(yè)繁盛。九江名勝古跡亦多,三國周瑜曾在此訓練水師,有其點將臺。白居易曾為江州司馬,在江邊聽琵琶而作名詩《琵琶行》,今有琵琶亭記其事。純陽殿有呂洞賓題字碑。宋理學家周敦頤建煙水亭。另有“天花宮”(娘娘廟)、浪井、能仁寺、鎖江樓寶塔、大勝寶塔等著名古跡。
浪井是九江市區(qū)最早的古跡,傳為西漢名將灌嬰駐兵九江時所鑿,故名“灌嬰井”,后已湮沒。三國孫權駐九江時,令人掘井,見井壁刻石有字:“穎陰侯(即灌嬰)所開,開三百年當塞,塞后三百年當為應運者所開。”孫權見之,大喜,以為瑞兆,故名之為“瑞井”。浪井位于江邊,每遇浪濤,井內即有濤聲,故名。唐李白《下潯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詩曰:“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蘇轍《浪井》詩亦曰:“胡為井中泉,浪涌時驚發(fā)。”
娘娘廟在南門湖與甘棠湖之間的長堤南端,有天花宮,又名娘娘廟。所奉“送子娘娘”,原為后蜀主孟昶。宋太祖伐蜀時,得花蕊夫人,引入宮。花蕊夫人不忘舊主,繪孟昶挾弓像奉祀。一日,宋太祖入宮見之,問為何人,答曰:“張仙,蜀中送子之神。”后“張仙”卻傳入民間,即成了“送子娘娘”。后又有人將“張仙送子”的男像,改為花蕊夫人女菩薩送子娘娘塑像了。
鎖江樓寶塔在九江市區(qū)東北長江岸邊的回龍磯上,故亦稱“回龍塔”。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為鎮(zhèn)鎖江中蛟龍而建,塔六面七層,高35米,塔下還有樓、閣、軒、廊,樓前有相對伏臥的四頭鐵牛。1608年地震,樓閣軒廊全毀,鐵牛沉入江中,唯此塔巋然不動。1938年6月,侵華日艦炮打此塔時,它曾中日艦三顆炮彈,依然屹立無恙。
陶母是陶侃之母,其墓在九江市西之西鶴鄉(xiāng)大和垅。陶侃是東晉名臣,是詩人陶淵明的曾祖父。他從小喪父,在母親湛氏的撫育下發(fā)憤苦讀。他做了管漁業(yè)的小官潯陽縣魚梁之后,曾取公家數條咸魚托人送給母親享用。湛氏立即將魚退回,并寫信說:“你當了官就拿公家東西給我吃,不但對我沒有好處,反而讓我為你的前途和品格而深深擔憂。”正是在陶母的嚴格教誨下,陶侃一生勤謹公正,廉潔有為,從縣吏直做到荊州刺史,加封征西大將軍。陶母去世時,陶侃親自擇地建墓。
另外,南宋名將岳飛曾在此駐扎,其母隨軍轉戰(zhàn)南北,去世后葬于九江城西株嶺山麓。墓面朝西北,寓不忘恢復中原之意。墓旁有石雕戰(zhàn)馬及秦檜夫婦像殘石。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廬山之旅·琵琶亭·江州司馬斷腸處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七星巖·江畔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