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簫墻
天鳳五年(18),王莽懲辦地方官吏的貪污,不但禁止無效,情況反而愈來愈嚴重,正在焦頭爛額之際,不料禍起蕭墻,王莽之孫王宗(其父王宇為莽之長子),他給自己畫了一 幅相,穿著天子的衣服,戴著天子的冠冕,刻了三枚印章:第一是“維祉冠,存己復,處南山,藏薄冰”,就是希望皇冠歸到自己的公府里,處在皇孫的高位,心里常懷著戒慎恐懼。第二是“肅圣寶繼”,意思是莊嚴的皇位我繼承。第三是“德封昌圖”,即我以皇孫的資格受封,前程遠大。王莽又發現王宗的舅父呂寬的家屬,雖然早已被流放到合浦(廣西合浦東北),但是,他們暗中與王宗有聯系,經審查屬實。王莽說:“王宗親屬關系是皇孫,爵位是上公,知道呂寬等人是叛逆分子,竟然跟他的家屬來往,刻制銅印三枚,印文的意思很鬼崇,不知滿足,覬覦非分之想。《春秋》的原則是對國君和父母不得存惡念,有惡念就要懲罰他,迷惑得背離了正道,自取其罪,實在可悲。”王宗被迫自殺了。他的姐姐,王莽的孫女王妨是衛將軍王興的妻子,用巫術祈求鬼神給他婆母降災禍,為了滅口殺死婢女,事情被發覺,王莽派人責問王妨,并且拿這件事責備王興,都自殺了,事情牽連到大官僚孔仁的妻子,也自殺了。孔仁見到王莽便摘了帽子請罪,王莽讓尚書彈劾孔仁:“孔仁擅自摘下繡著天文圖案的禮帽,這是犯了不敬皇帝的罪行。”王莽又下詔書指示不要懲辦他,更換一頂新帽子就行了。
王宗所刻三枚印章的文字,不過是一些符咒式的文辭,西漢末年讖緯之學盛行,讖指“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緯是以宗教迷信觀點解釋儒家經典,合稱讖緯,王莽就迷信這一套貨色,并大加宣揚。現在他卻把這些文字看成是亂臣賊子大逆不道的供狀。王莽曾以大義滅親之名,殺其長子王宇,對其孫王宗也心懷戒懼,不惜骨肉相殘。其實王宗所為不過是受其祖父王莽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家庭環境中生活,象“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自覺,為其如此,就應當自覺地加以鑒別,激濁揚清是非常必要的。
王莽作賊心虛,怕別人背后詛咒他,所以他孫女王妨所為,就象是在他的傷口上放一把鹽,故迫之死地。看來作壞事的人,大多神經過敏,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只有作風正派的人才能襟懷坦蕩,理直氣壯,勇氣倍增。
免冠在古代本來是表示謝罪的一種方式,孔仁免冠卻變成了犯罪,因為他是王莽的一條忠實走狗,以更換新冠就算了結,王莽意在說明自己的權力是無限的;反正我都有理。史書上說他喜好怪僻荒誕的行為,其實大多性格陰晴不定,令人難以捉摸和把握,即缺乏透明度的人大抵懷有鬼胎。
上一篇:短命夭折的元白諷諭說
下一篇:科舉制度之下的愛情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