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之“術”與韓非之死
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最大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戰國后期,繼承和發展了戰國前期和中期法家的思想,特別是吸收了商鞅的“法”、慎到的“勢”、申不害的“術”,形成了以法、勢、術為主體的法家思想理論。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喜好、精通刑名法術之學。韓非為人口吃,不善于言談,但善于著書立說。他思想敏銳深刻,觀以往歷史上的得失之變,寫了《孤憤》、《說難》等五十多篇文章,共十多萬言。韓非在著作中,論“法”論“勢”的同時,深入研究、論述了“術”。
“術”是一種有關君臣關系的專門學說,是指導統治階層內部斗爭的原則、策略、辦法、計謀和技巧。韓非的術,雖然也有一些積極的成分,如因能授官、賞罰嚴明、形名參驗等,但主要的則是陰謀詭計。例如他講君主駕御臣下之術,主張要深藏不露,使臣下捉摸不透;要裝聾作啞,以闇見庇;要故意說錯話、做反事以驗臣下忠否;要事后抓辮子;要防臣如防虎,時時存戒心;要設置密探;對臣下明罰不便,要暗殺等等。當年秦王政(即后來的秦始皇)讀了韓非的書后非常欣賞,不惜發重兵壓迫韓國把韓非交出,使韓非到了秦國。
韓非一片忠心為君主奉獻御臣之術,授以陰謀詭計,但他身為人臣,又深知事君之難。韓非的故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的一個,他不忍心看著韓國衰亡,多次致書韓王,提出治國之術、富國強國之道,但他的主張卻不被韓王采納,使他深感說主之難,參之以往歷史上得失之變,寫了《說難》、《難言》等篇。韓非認為,如所說之主想立高名,而你卻說之以厚利,或所說之主想要厚利,而你卻說之以高名,就不會被親近重用。不了解君主的想法不行,但了解了君主的心思有時也會遭禍。鄭武公想要伐胡,卻先將女兒嫁給胡,關其思提出胡國可伐,本與鄭武公想法一致,卻反遭殺戮,成為麻痹胡國的犧牲品。韓非又說:所言洋洋會被認為華而不實,所言敦厚會被認為拙而不倫,話多會被斥為虛而無用,話少會被看成劌而不辯,言之深切會被認為僭而不讓,言之宏大會被認為浮夸無用,言之瑣碎會被認為是鄙陋,……諸如此類,均會因此而遭禍。所以,韓非萬分感慨說難,言難。
韓非到秦國后,想讓自己在韓國無法實現的政治理想、主張在秦國實施,于是上書秦王,言破諸侯、臣天下之計,深得秦王的賞識,但也遭到了李斯的嫉妒。李斯與韓非曾同學于荀子,自認為不如韓非。李斯怕秦王重用韓非對自己不利,就對秦王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他最終要為韓,而不是為秦,這是人情所必然,把他留在秦不能用,遣歸韓是自遺患,不如將他殺掉。秦王認為有道理,就將韓非下獄,李斯派人送毒藥給韓非,勸他盡早自殺。韓非想見秦王為自己辯護,但見不到,最后死于獄中。
韓非深知說君之難,所以著《說難》之書,但最終仍死于說難;韓非十分重視術,把權術分析論說得細致入微,但最終自己卻沒有逃脫別人的陰謀陷害。韓非之死,令人遺憾,也發人思索,其中頗具諷刺意味,也包含深刻的哲理。
上一篇:韓慕俠一生正氣晚景凄涼
下一篇:風格多種的斯特拉文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