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萬歲》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京兆杜陵(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南)人。父史靜,北周滄州刺史。萬歲少英武,善騎射,敏捷如飛。好讀兵書,兼精占侯(觀天象變化以測吉兇)。
西魏大統九年(公元543年),東、西魏戰于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萬歲時年十五,隨父在軍;當旗鼓正相望時,萬歲令左右治裝急去;俄而西魏軍果敗,父由是奇之。北周武帝時,為侍伯上士。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在平北齊之役,父戰死,萬歲以忠臣之子,拜開府儀同三司,襲太平縣公。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相州總管尉遲迥為亂,萬歲從行軍總管梁士彥擊之。軍至馮翊(今陜西大荔縣),有群雁飛來,萬歲謂士彥曰:“請射行中第三者。”士彥許之。既射之,雁應弦而落,三軍莫不佩服。及與迥軍相遇,每戰先登。鄴城(今河北臨漳縣)之陣,官軍稍不利,萬歲謂左右曰:“事急矣,吾當破之。”于是馳馬奮擊,殺數十人,眾亦用力,全軍遂振。及亂平,以功拜上大將軍。
后因事發配敦煌為戍卒。敦煌戍主甚勇武,每單騎深入突厥,掠取羊馬,突厥無論眾寡,莫之敢當。戍主頗自負,數辱罵萬歲。萬歲憂之,遂自言亦有武才。戍主令馳射,果不錯,戍主笑曰:“小人定可。”萬歲即馳馬突入突厥,取六畜而歸。戍主始善待之,每與之同行,常深入突厥數百里,名震北夷。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五月,秦州總管竇榮定帥九總管、步騎三萬出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以擊突厥。萬歲至榮定軍門,請自效。榮定素聞其名,見而大悅。將戰,榮定遣人與突厥曰:“士卒何罪而殺之!但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耳。”阿波可汗即遣一騎挑戰,榮定遣萬歲應之。萬歲馳往,斬首而歸。阿波大驚,不敢再戰,遂請盟,引軍而去。以功領車騎將軍。
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越州(今浙江紹興縣)人高智慧等舉兵反,攻陷州縣,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陳之故地大亂。萬歲從行軍總管楊素討之。萬歲率眾二千,自婺州(今金華縣),逾嶺越海,攻破溪洞,屢獲勝利,前后七百余戰,轉戰千余里,不通消息長達十旬,人皆以為戰死。萬歲置書信于竹筒中,浮之于水,汲水者得之,送與楊素。素奏其事,文帝嗟嘆良久,賜萬歲家錢十萬。拜右領軍將軍。
先是,南寧夷爨玩來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復叛。十七年(公元597年)二月,萬歲為行軍總管,自蜻蛉川(在今云南姚安縣南)至南中擊之。過諸葛亮紀功碑(在今昆明市),碑上有:“萬歲之后,勝我者過此。”萬歲倒碑西進,渡西洱海(今大理縣之洱海),入渠濫川(《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稱:在今晉寧縣東南),行千余里,破三十余部,虜獲二萬余。諸夷大懼,請降。萬歲遣使馳奏,請攜玩入朝,文帝許之。而玩懷有二心,不欲入朝,乃賂萬歲以金寶,萬歲遂舍玩而還。蜀王楊秀(文帝第四子,時在益州)知其受賂,遣人索之;萬歲悉以所得金寶沉之于江,索無所獲。
次年十二月,玩復反。蜀王奏:“史萬歲受賂縱賊,致生邊患。”文帝令窮治之,事皆驗,罪當死。文帝數之曰:“受金縱賊,重勞士馬。朕念將士暴露,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卿豈社稷臣也?”萬歲矢口否認,曰:“實不受賂。”文帝以萬歲存心欺隱,大怒曰:“朕以卿為好人,何乃官高祿重,翻為國賊也。”顧有司曰:“明日將斬之。”萬歲懼而服罪,頓首請命。左仆射高等奏曰:“史萬歲雄略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嘗不身先士卒,尤善撫御,將士樂為致力,雖古名將未能過也。”文帝意稍解,于是削職為民。歲余,拜河州刺史,領行軍總管以備胡。
二十年(公元600年)四月,突厥達頭可汗犯塞。文帝令楊廣和楊素出靈武道(即靈州道);漢王楊諒(文帝第五子)與萬歲出馬邑道。
萬歲至大斤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與突厥遭遇。達頭遣使問曰:“隋將為誰?”侯騎(巡邏偵察騎兵)報曰:“史萬歲。”使者復問:“得非敦煌戍卒乎?”侯騎曰:“是也。”達頭懼而引兵退去。萬歲揮軍追百余里,斬首數千。
十月,萬歲自大斤山還。楊素妒忌其功,言于文帝曰:“突厥本降,初不為寇,來塞上畜牧耳。”遂寢其功。萬歲數上書,言其功狀,文帝不滿。時正治東宮黨羽。一日,文帝問萬歲所在,素乘機誣之曰:“謁東宮矣!”文帝信以真,令召萬歲。而萬歲正在朝堂(朝廷治事之處)處理所部數百將士要求以功行賞之事,萬歲曰:“吾今日為汝極言于上。”既見文帝,曰:“將士有功,為朝廷所抑!”詞色憤厲。文帝大怒,令左右擊殺之。既而悔之,追之不及。萬歲之死,天下冤惜。死時年七十七。
萬歲勇氣過人,敢于深入敵后;臨陣對敵,善于隨機應變,故每戰必勝,號為良將。其治軍亦異于他人:不治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無警夜之備,虜亦不敢犯。
上一篇:《衛青》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司馬懿》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