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功高震主被斬滅族
韓信(? ——前197),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少貧好武,父母雙亡,生活無著,曾乞食于漂洗棉絮的老母,也受過欺侮他的少年的胯下之辱。曾投起義軍項梁做小卒。轉項羽部下為郎中(侍衛),不重用。又投劉邦,作治粟都尉(管糧餉的官)。蕭何與韓信交談,認為他是奇才,多次推薦給劉邦,不被重用,韓信夜走,蕭何月下追回,又極力建議劉邦設壇拜韓信為大將。劉邦聽韓信分析當前形勢,東進奪取天下的高論,感嘆相見恨晚!
漢高祖二年(前205),劉邦率軍與項羽軍大戰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敗逃,韓信收集散兵,屢次打敗項羽,使他不得西進。劉邦命韓信率兵攻打魏王豹用重兵把守的蒲板(今山西永濟西),韓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俘虜魏王豹,平定魏地,設河東郡,使劉邦地盤擴大到今山西中部和東南部。韓信又率兵打敗守在閼與(yan yu 煙譽,今山東和順西北)的代軍,俘虜代相夏說。劉邦這時調走韓信精兵到滎陽(今屬河南)抗項羽。韓信只有數千兵,又去進攻趙國重軍二十萬的進陘口(今河北井陘),這是太行山險要關隘,又是東西必由之路,形勢有利于趙國,不利于韓信。但韓信背水一戰,出奇兵敗趙軍,以少勝多,俘虜趙王歇,斬殺代王陳馀。劉邦又抽調韓信兵到滎陽抗項羽,再削韓信兵力。韓信還釋放趙謀臣李左車,以禮相待,聽從他的建議派使說服燕國歸降。漢高祖三年(前204),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擊敗,后又來到韓信駐地小修武(今河南獲嘉),劉邦自稱是漢使者,闖入韓信帳,奪去他的印信和兵符,只給他一小部軍隊去攻打齊國。項羽派龍且率兵二十萬救齊,被韓信擊敗,殺龍且,占領齊國。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又調走韓信的許多軍隊。
韓信連敗項羽,劉邦與項羽勢均力敵,韓信舉足輕重,項羽派武涉爭取韓信,說:“如你助項羽,項羽就稱霸;苦項羽被打敗,劉邦下一個收拾的就是你了!你為什么不背漢與項羽和,三分天下成為一方之主呢?”韓信不愿背叛劉邦。
齊人蒯通又來說韓信:認為項羽與劉邦已兩敗俱傷。韓信助漢則漢勝;佐楚則楚勝。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大有可為。韓信自以功大,劉邦不會對他怎樣,不忍背叛。
漢高祖五年(前202),劉邦令韓信與其他各軍轉圍困項羽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項羽突圍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而死。劉邦又奪韓信軍權,改韓信為楚王。韓信回故鄉,用千金報答早年乞食過的漂母。
漢高祖六年(前201)有人告韓信反。劉邦用陳平計,偽游云夢(今湖北江陵至蘄春間的大湖區域),擒住韓信,沒有公布出韓信的確切罪狀,降為淮陰侯。
漢高祖十年(前197),又有人告韓信與陳豨勾結謀反,被蕭何與呂后合謀,斬殺韓信于長樂宮內,家滅三族。
韓信功高震主,數次奪兵權,己見疑于君主和朝廷,如能自學修養、待人謙讓、不顯己能、不耀己功,尤其應當功成身退,不戀祿位,退出是非之地,可能保住身家,不致滅族。
上一篇:霍光不能庇其宗
下一篇:韓慕俠一生正氣晚景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