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線向陽花》
《科技戰線向陽花》是“文革”中,利用河南省民權縣龍塘公社黃莊大隊學校學生參加生物防治棉花蟲害的活動而拍攝的意在丑化和否定知識分子。打倒“走資派”的電影。
從1973年開始,黃莊大隊在黨支部的統一領導和布置安排下,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南棉花研究所和縣、社科技部門的專業科技人員的參與幫助下,利用瓢蟲和草蛉防治棉花害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黃莊小學的師生也參加了這一活動。而“四人幫”一伙出于其政治目的抓住小學生參加了科技活動大做文章,當做“一件大事”,拍了電影《科技戰線向陽花》,姚文元刊發了《兒童團也能辦大事》的文章,加以歪曲和別有用心的宣傳。
在電影中,既沒有黨支部的領導,也沒有專業科技人員和教師的指導、幫助,群眾性的生物防治科學實驗活動被說成是“一群紅小兵干的”。影片中所見到的是一群“從天上掉下來的神童”,一群“生而知之的天才”。不是黨支部在領導,而是“紅小兵的行動啟發了大隊黨支部。”更為惡毒的是,在影片的臺詞中大搞含沙射影的“陰謀教育”。惡狠狠地咒罵“這些棉鈴蟲有多么可恨,它們象走資派一樣吸人民的血汗,非得狠狠打擊它不可,”要“堅決與它們對著干”。貫穿全劇的主題歌,也極力宣傳“立志要消滅害人蟲”在這里,自然界的“害蟲”偷換成政治概念的“害人蟲”。這完全是當時“四人幫”所鼓吹的“走資派遍地走”、“走資派是一層人”的理論延伸,是要把一大批革命干部當成“害人蟲”“消滅掉”。
在拍片的過程中,凡是不同意他們調子的各級領導干部都受到了打擊和迫害。省委一位領導同志到黃莊講了一次話,沒有提到江青的批示是“大事”,就被扣上“以目亂綱”、“多綱論”的帽子,并組織人整材料告黑狀;縣委一位領導同志向大隊布置工作,沒有事先打招呼,就被誣蔑為開黑會;公社一位領導同志對他們的做法有所抵制,就被公開稱為“走資派”,并安排創作人員以這個同志為原型來寫“走資派”;大隊黨支部的領導同志,對他們歪曲事實,弄虛作假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就被說成是“看不起兒童團”,“對抗中央首長”,“要犯大錯誤”,并準備“給以開除黨籍的處分”。
《科技戰線向陽花》的另一個目的是要歪典、丑化知識分子。姚文元在給《兒童團也能辦大事》的文章的按語中,別有用心地說:“事情是一群紅小兵干的”,“他們既沒有上大學,也不懂外文”,“辦出了專家們也很佩服的大事,解決了一些國內外都正在探討的疑難問題。”說專家們搞了長時期的研究,還沒有紅小兵搞的那樣好。在整個影片中紅小兵處于向革命干部傳經送寶,向科技人員指教的地位,而知識分子卻處于反面教員的地位。
這部電影的放映,對當時中小學生的課外活動起了極壞的影響,使中小學生的課外活動也納入了其“陰謀教育”的“斗走資派”反“權威”,“反潮流”的軌道。為鼓吹“兩個估計”做了“實證”
上一篇:《墨經》中真理火花的泯滅
下一篇:《米洛的阿芙羅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