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的罪惡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354—430)是古代基督教教義的集大成者,早期“教父”們制定的那些基督教的基本信條在他的著作里得到了全面的系統化、理論化。他適應著基督教教會和維護羅馬奴隸制帝國的需要,利用和改造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建立了教父哲學中最大的神學唯心主義體系。他的著作如《上帝之城》、《教父手冊》等像《圣經》一樣被列為教會的經典。他的教育思想是中世紀基督教教育的理論基礎。
奧古斯丁奉行上帝“創世說”。認為上帝不是如柏拉圖所說用質料創造了萬物,而是從“虛無”中創造出來的,離開了上帝的意志和創造,便沒有世界,上帝從“無”創造一切,對此人無法理解,只能以信仰為滿足,古代關于萬物本原的哲學或科學的知識都是無用的,這樣,奧古斯丁的知識論,也同樣充滿著濃厚的宗教色彩。他強調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誠高于知識,認為如果知識不能為宗教服務,則不僅無用而且有害。他把人追求學問、真理看作是一種危險的好奇心,并且是一種更為復雜的“掛著知識學問的美名而實為玄虛的好奇欲”。人們有了這種欲望,便要去探究外界的秘密。而人知道了這些秘密也毫無用處,他把一切有關客觀事物的知識,都誣枉為“虛妄的知識”。
奧古斯丁極為輕視自然科學知識。當時自然科學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并已經為人們所承認,在事實面前,奧古斯丁雖然也不得不承認自然科學家們所取得的成就,但他對他們投以蔑視的目光,因為他們心中沒有上帝的觀念。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只面向大自然,就是背叛上帝,而一個不能面向上帝的人,學問對他是無用的。
雖然奧古斯丁還沒有達到完全棄智廢學的地步,雖然他主張學習文法、修辭、辯證法、幾何、音樂、數學、天文等學科的知識,但是,學習它們的目的,在奧古斯丁看來,只是為了認識永恒的存在,認識上帝。對于學習者來說,最重要的書是《圣經》,它是上帝的語言,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奧古斯丁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其宗教哲學的原罪論和禁欲主義。他從圣經中有關亞當夏娃的故事中制造出他的“原罪論”,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帶著原罪來到人世,終生要進行懺悔和承受懲罰。這種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壞,它大大地損傷了人的心靈,成為基督教會和封建主統治人民的工具。它對教育也帶來的極壞的影響,成為中世紀學校恐嚇和鞭打兒童的依據。奧古斯丁的禁欲主義也成為基督教教育壓抑學生個性、情感的工具。
總之,奧古斯丁的教育哲學使人類的一切知識、學術都蒙上宗教的色彩,為黑暗的中世紀的到來拉開帷幕,這正是他的罪惡。
上一篇:埃奈斯庫的愿望
下一篇:奧地利被德國吞并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