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西南蘇區反AB團的教訓
AB團是1926年冬北伐軍攻克南昌后,蔣介石指使陳果夫授意段錫朋等人在南昌成立的反革命組織。AB是英文Ant—Botshevir(反布爾什維克)的縮寫,其目的是為了反對共產黨,奪取江西省的領導權,1927年4月共產黨領導南昌的群眾對其給予嚴重打擊,該反革命組織即行解體,該組織僅存三個月,此后,AB團既未恢復也未重建。1930年上半年贛西南地區的黨組織和紅一方面軍為了鞏固中央革命根據地,準備有力地回擊國民黨蔣介石發動的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開始在黨和政府中進行肅清反革命分子的斗爭,這場斗爭在一段時間內方向是對的,清除了一些反革命的地主,富農分子,但是,與此同時又提出了反AB團的斗爭,偏離了正確方向,贛西南蘇區黨組織和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認為“AB團是南京有總部各地有分部并已大量打入共產黨內的特務組織”,“是江西豪紳地主的封建組織”,由于臆測的失誤和采取嚴重逼供的辦法,輕信口供,被肅出的AB團與日俱增,反AB團的斗爭越來越擴大化,由地方發展到軍隊,12月初,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根據一些人在逼供下的假口供,派人到紅二十軍中進行肅清“AB團”的斗爭。紅二十軍少數領導人對此做法表示極大的懷疑和強烈的不滿,乃于12月12日帶領部隊包圍當地蘇維埃政府,釋放被錯捕的近百名同志,并提出分裂紅一方面軍領導的錯誤口號,將全軍拉到贛江以西地區,這就是震驚一時的富田事變。富田事變是反AB團擴大化的產物,由于當時中共中央執行“左”的政策,認為富田事變是AB團進行的反革命行動,把富田事變的領導人先后處決,逮捕并殺害了紅二十軍大部分排以上的干部,使“左”傾的肅反擴大化的錯誤又發展起來。
肅清AB團的斗爭,是黨內“左”傾錯誤指導思想和黨內錯誤斗爭方法的產物,混淆了敵我,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這是我黨歷史上一個極為沉痛的歷史教訓。
上一篇:費希特的國家主義教育
下一篇:赫茲大意失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