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三孔
孔廟孔府孔林的合稱。在山東曲阜縣城內。孔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場所,全國各地均建有孔廟或稱文廟,但以此地規模最大。始建于魯哀公十七年(前478),即孔子逝世后一年,以其所居為祠,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195年過魯,親祭孔,為帝王祭孔之始。自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廟進行重建擴建,遂成為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占地327畝,紅墻圍繞,“四隅建角樓,仿皇宮之制”。內有坊殿、亭閣466間,共分東、西、中三路,前后九進院落,其壯麗和規模僅次于北京故宮,被稱為我國三大古建筑之一。中為大成門、杏坊、大成殿、寢殿、圣跡殿等,為祭祀孔子及儒家先賢之所。東為崇圣門,原是孔子故宅,有詩禮堂、魯壁、故井、崇圣祠等,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為啟圣門,有金絲堂、啟圣王殿、啟圣王寢殿等,為祭祀孔子父母之處。整個建筑中貫軸線,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雄偉。主殿大成殿,殿高31.89米,殿基占地1836平方米。黃瓦甃砌,雙層飛檐。有28根支架殿檐的青石柱,每根高5.7米,直徑0.8米,都是整塊石雕龍,墊以復盆,蓮座柱基礎,氣勢雄渾偉健,特別是前檐十根深浮雕盤龍戲珠石柱,每根柱上精雕了兩條上下對舞的飛龍,中雕火焰寶珠,四襯山石,綴以云海波濤,猶如翻江倒海。廟內現存兩漢以來歷代碑石2200余塊,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和書法藝術價值。孔廟東側為孔府,是孔子嫡系后裔歷代“衍圣公”的府第和住宅。擁有463間樓、堂、軒、閣、仿皇宮的前三堂、后三院和后花園格局。府內廳堂軒敞,陳列豪華,保存許多珍貴文物和歷史檔案。曲阜的北門外距城1.5公里處,就是“木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的孔林,亦稱至圣林。史載:“孔子死,葬魯城北泗上”。當初基地,不過一頃,2400年來,孔子后裔及孔氏族人多埋于此,歷代帝王又不斷賜給祭田、墓田,面積逐漸擴大,至清代已達3000畝,林墻周長7公里余。園內墓冢累累,碑石林立,石儀成群,古木參天,濃蔭蔽地,成為我國歷史上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洙水橋后有享殿5間,供祭祀孔子之用。殿后即孔子、孔鯉、孔伋(子思)三代墓,也稱之為“三壟”。唐代以泰山封禪石置孔子墓前以示尊崇。“三孔”已成為中外人士參觀、旅游的勝地。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三大民族集團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三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