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天下之賢者而治的人才民主思想
1.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
墨子主張民主制度,他說:“明乎民之無正(政)長以一同天下之義,而天下亂也。是故選擇天下賢良圣智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薄疤煜轮詠y者,生于無政長(無領導)。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尚同》,第87頁、93頁)天子,不是上天之子,只不過是天下之賢能者,經民主選舉而立之,這種選天下之賢能者而治的思想是十分可貴的。不僅天子由民主選舉產生,各級官員也都由民眾選舉產生。他說:“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之以為正(政)長。正長已具,天子發政于百姓,言曰:聞善而(與)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皆必是之,上之所非,皆必非之。上有所過,諫之,下有善,則旁薦之(廣泛推薦)。”“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之治也”(《尚同上》,第88頁)。國君只有集中天下之同義,即集中全民意志,國方得治。
“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舉天下萬民以法天子,天下何說而不治哉?”(《尚同中》,第97頁)“鄉長固鄉之賢者也,舉鄉人以法(學習)鄉長,夫鄉何說而不治哉?”(《尚同中》,第95頁)墨子認為除了選舉好天子之外,還要重視基層政權建設。鄉長要選舉鄉之賢能者,而且要廣泛聽取民意,按照鄉里大多數人的意見利益行事,“察鄉長之所以治鄉者何故之以也?唯以其能一同其鄉之義(集中統一全鄉正確的意見),是以鄉治”(《尚同中》,第95頁)。
墨子進一步指出,設置各級機構和官吏,不是使其高官厚祿,養尊處優,而是要為鄉人國人辦實事,謀利益,他說:“立正(政)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富貴佚(淫逸)而錯(設置)也。將以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貴貧寡,安定治亂也。故古者圣王之為若此,今王公大人之刑政則反此。”(《尚同中》,第101頁)
尚同,上下必須同義,民主集中,就是統一指導思想,同一法制,同一奮斗目標,同一政策政令,同一善惡是非標準,實現最佳效益,墨子說:“茍上下不同義,賞譽不足以勸善,而刑罰不足以沮(阻)暴……若茍上下不同義,上之所賞,則眾之所非……于眾得非,則是雖得上之賞,未足以勸乎?”(《尚同中》,第101頁)
2.集中民意,上下同義
《尚同》集中闡述集中民意,上下同義,這些見解,可以說就是民主集中,上下一心,共同去實現奮斗目標。墨子說,在原始無政府狀態下,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滋眾,則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尚同上》,第86頁),所以要有領導。以鄉為例,“鄉長固鄉之賢者也,舉鄉人以法鄉長,夫鄉何說而不治哉?察鄉長之所以治鄉者何故之以也?唯以其能一同其鄉之義,是以鄉治”(《尚同中》,第95頁)。民主集中,必須從基層做起,主持民主的人,必須是賢能者,人人各言其義,最終統一為一義,也就是集中大多數人的正確意見。
治國理政,必須實行人民民主制度,發揚民主,集中民意,墨子說:“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币纪煜轮x,就是從基層起,各級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全國人民的意志,國家才能得治,“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尚同上》,第88~89頁)。
墨子認為,要實現尚同,全國必須上下一致,集中各方面的正確意見,對于正確的方針政策,必須堅決貫徹執行,也就是“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首先是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執行中確實發現問題,則“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諫之”(《尚同上》,第88頁)。如實反映情況,提出批評建議,總結新的經驗,統一領導,上下結合,有錯即改,達到“尚同”的境界。
3.尚同為政者,是以賞當賢,罰當暴,不殺無辜,不失有罪
墨子重視法制,他說:“天下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法制準則),無法儀而能成事者無有也。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正以懸……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國,而無法度,此不若?!保ā斗▋x》,第21頁)
尚同,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必須是同義統一的,同時必須要有同一的法制來推行,建立制度,推行法制,要像天一樣大公無私,“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不自以為有功德),其明火而不衰……天之欲則為之,天之所不欲則止……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法儀》,第23~24頁)。墨子提出天下國無強弱大小,人無長幼貴賤,皆應平等相處,兼愛互利,“故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是以天欲人相愛相利,而不人相惡相賊也”(《法儀》,第24頁)。要實現尚同,天下同義,兼相愛,交相利的目標,必須有所賞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尚同為政者也……是以賞當賢,罰當暴,不殺無辜,不失有罪,則此尚同之功也”(《尚同中》,第105頁)。要做到尚同,必須上下同義、團結一致,實現共同目標。墨子說:“今此何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則是上下相賊也。何故以然?則義不同也?!保ā渡型隆?,第110頁)所謂上下同義,就是統一思想認識,統一政策法令,所以,“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有義則富,無義則貧;有義則治,無義則亂”(《天志上》,第226頁)。
4.助之視聽者眾,上下知情,以往知事,反對天命
墨子很強調兼聽多視,善擇左右,他說:“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論(選擇),自以左右羽翼皆良,助之視者眾。故與謀事,先人得之,與人舉事,先人成之,先譽令聞,先人發之?!惫耪哂姓Z焉曰:“一目之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強也。”(《尚同下》,第116頁)決策要廣泛聽取意見,重視參鑒歷史經驗,“則以往知來,以見知隱(從現象到本質),謀如此,可得而知也”(《非改中》,第162頁)。
墨子反對天命,他極力批判儒家的天命思想。子墨子言曰:“執有命者雜于民間者眾,執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命壽則壽,命夭則夭,雖強勁何益哉……以阻百姓之從事,故執有命者不仁?!保ā斗敲稀罚?05頁)有命者認為:“壽夭貧富,安危治亂,固有天命,不可損益,窮達賞罰,幸否有極(定數),人之知(智)力,不能為焉?!蹦优姓f:“群吏信之,則忽于分職,庶人信之,則怠于從事,不治則亂,農事緩則貧,貧且亂政之本,而儒者以為道教(導教),是賤天下之人者也?!保ā斗侨逑隆?,第334頁)“安危治亂,在政之發令也,則豈可謂有命哉?”“執有命者,天下之厚害也?!保ā斗橇钪小罚?16頁,第319頁)
認識決策方面,墨子提出“三表”,或者說“三法”?!肮恃员赜腥?。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對事物要追求其本源),有原之者(事物發展的緣由),有用之者(下察百姓耳目的現實情況)。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保ā斗敲罚?05頁)做任何決定或決策都要堅持“愛民謀忠,利民謹厚”(《節用中》,第196頁)。
正確的決策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群眾的需求,墨子將之概括為義。他說: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有義則富,無義則貧。有義則治,無義則亂。”(《天志上》,第226頁)執行正義的決策,必須有堅持正義的人才,墨子說:“義人在上,天下必治。”(《非命上》,第307頁)尚同的關鍵就是上下同義,必須上下知情,協調一致。墨子說:“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必治,不得下之情必亂……上之為政也,不得下之情,則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茍不明于民之善非,則不得善人而賞之,不得暴人而罰之。善人不賞而惡人不罰,為政若此,國眾必亂?!保ā渡型罚?07頁)
上一篇:輔世救民,莫如德
下一篇:選官惟賢,官不私昵的選才用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