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并非是一絲不茍的實驗家
伽利略(1564—1642)被尊稱為“現代實驗科學之父”,其實他并非是一個一絲不茍的實驗家。那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他實際并沒有做過,因為他已經有了那置亞里士多德落體理論于死地的落體悖論。當有人問他是否做過從航行的船的桅桿作落體運動的實驗時,他說:“沒有,而且也沒有必要,因為無須任何實驗,我就知道必然如此,不會是其它情況。”伽利略的另一個著名的檢驗自由落體理論的實驗,即從一長槽滾下銅球的實驗,他也不可能做過,因為那樣簡陋的實驗條件根本產生不出一條精確的定律,其中的誤差實際上相當大。當時一個叫佩雷·默森的人怎么也做不出伽利略所說的實驗結果。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①后人的宣傳、拔高。伽利略處在新舊科學傳統的轉換時期,他作為一個新科學的代表人物,就應該有別于中世紀人的品質,那就是他總是從大自然,而不是象他的前人那樣總是從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尋找答案。這就要突出伽利略的實驗主義。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在A.Kogre翻譯的伽利略的著作中曾說過:“關于運動……我通過實驗發現了它的一些……特性。”查一下意大利文原版立即發現“通過實驗”幾個字是譯者加上去的。②在伽利略和反對派的論戰中,那急于取勝的愿望顯然引導他報道了按其所述根本做不通的實驗。但這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根據他的“思想實驗”,通過想象而不是觀察得出結果的。這樣,從西方實驗科學一開始,就給后人留下了不該留下的實驗和理論的難題:一方面,實驗數據被當作真理的裁判者;另一方面,事實在必要時又要服從理論,假如與理論不符就得修改它。
上一篇:傳信遲誤致內耗
下一篇:伽羅華一篇論文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