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欣賞人才而不用,于國事何補
金宣宗時有一個葛城人劉炳,他每每讀書,見前代忠臣烈士為國家獻謀獻策,考慮千秋萬代的安寧,就感嘆不已,十分敬仰,立志以前賢為榜樣,效忠國家。貞祐三年(1215)他考中了進士,以為可以向君王獻萬言良策的時機到來,當天就向宣宗呈上了條疏,列出十條大計
其一曰任諸王以鎮社稷。他說臣觀往歲王師屢戰屢衂,卒皆自敗。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將帥非才,既無靖難之謀,又無效死之節,外托持重之名,而內為自安之計,擇饒果以自隨,委疲懦以臨陣,陣勢稍動,望塵先奔,士卒從而大潰。朝廷不加詰問,輒為益兵,是以法度日紊,倉庚日虛,閭井日凋,土地日蹙,自大駕南巡,遠近相望,益無固志。吏任河北者,以為不幸,逡巡退避莫之敢前……臣愿陛下擇諸王之英明者,總監天下之兵,北駐重鎮,移檄遠近,形以軍政,則四方聞風者,皆將自奮前死;不避折沖。厭難天大于此。夫人情可以氣激,不可以力使,一卒先登則萬夫齊奮,此古人所以先身教而后威令也。
其二曰結人心以固基本。他說天子惠人不在施予,在于除其同患。因所利而利之,今艱危之后易于為惠,因其欲安而慰撫之,則忠誠親上之心當益加于前日。臣愿寬其賦役,信其號令,凡事不便者一切停罷,時遣重臣按行郡縣,延見耆老,問其疾苦,選廉正、黜貪殘、拯貧窮,卹孤獨,勞來還定則效忠無有二志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危民易與為亂,陛下留神。
三曰廣收人材以備國用。他說備歲寒者必求貂狐,適長途者必備騏驥。河南、陜西車駕臨幸,當有以大慰士民之心。其有操行為民望者稍擢用之,平居可以勵風俗,緩急可以備驅策,昭示新恩,易民觀聽,陰系天下之心也。
四曰選守令以安百姓,五曰褒忠義以勵臣節,六曰務農力本以廣蓄積,七曰崇節儉以省財用,八曰去冗良以助軍費,九曰修軍政以習守戰,十曰修城池以備守御。
金宣宗看過劉柄的條陳認為不同凡響,就把他召到面前,問他:“河北城鎮用什么方法可以守衛,兵民混居用什么方法可以和睦相處,鈔法如何才能流通,物價如何才能平穩。劉炳則回答說慎重挑選守城將領城鎮就可保衛,兵不侵擾居民,則兵民就會和睦,收入和支出平衡鈔法就會流通,獎勵農墾減輕賦稅物價就能平穩。金宣宗雖然對劉炳的回答認為很有見地,但是卻不能采用他的建言,更沒有重用劉炳其人,只是任命他作御史臺的一個令史小官而已。
發現人才而不能破格使用,尤其在國家危難之時,猶如明知藥能治病而不用藥,其結果只能于事無補。這恐怕也是金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一篇:只想未做,機器人未成
下一篇:只見“月形”不見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