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貢賦思想
中國古代思想家及典籍中的貢賦觀點和主要財政征課原則?!柏暋焙汀百x”是中國古代財政征課的主要方式?!柏暋敝肛暭{者把物品進獻給朝廷。“賦”的涵義較廣,多用來表示對土地或丁口的征課,如泛指商、雜稅等各種稅課時,統稱賦稅。古代力役常為農民耕種份地時對領主的附屬義務,因此也被視為賦稅的一種。先秦以前的財政征課,是以包括田賦在內的“貢”為基本形式。進入封建社會后,賦稅與徭役逐漸取代“貢”而成為基本征課方式,“貢”退居次要地位。從秦漢至北宋,徭役中的力役和職役也先后改用賦稅方式征課,賦稅愈加重要。從唐代起,除傳統鹽、酒稅外,對礦、工、山澤產品的征課種類和收入逐漸增多,并構成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礎上,先后出了“任土作貢”、“負擔平均”、“專賦專用”等一些重要的貢賦思想。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讖緯之學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貨幣祟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