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未來主義是本世紀初出現最早的反傳統的文學藝術流派之一。1909年2月21日,意大利詩人、文藝批評家馬里內蒂在法國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標志著未來主義的正式產生。隨后又推及到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產生過一定影響。但這個流派為時很短,不過十幾年,且由于自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缺限,注定了它曇花一現的命運。
首先,未來主義文學在反傳統的思想下,把文學內容由寫人轉移到表現新的物質、新的觀念和新的美上。實際這是對文學的一種根本破壞。未來主義者認為,現代大都市、機器文明、速度和競爭是當前時代的主要特征,文學應該反映這些時代特征,即表現新的物質、觀念和美。于是,在他們筆下,運動、速度和物質成了文學描寫的全部內容,而人只是表現運動的條件之一。未來主義是“面向未來”的,他們設想了未來的新人。馬里內蒂的長篇小說《未來主義者馬法爾卡》中就塑造了這樣一個“新人”的典型。“他”具有萬能的本領,其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像機器零件一樣,可以拆卸,能夠更換,但“他”沒有心靈,沒有感情,沒有道德,極端殘忍、冷靜。這是一種沒有精神的東西,是一種人的物化、機器化,未來主義文學對“新人”的描寫實質上是對“物”的描寫和頌揚。
未來主義文學的內容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戰爭和暴力的描寫,他們視戰爭為“偉大的交響樂”,通過戰爭來否定現存的人,現存的一切。暴力是美,殘酷是美,這正是他們新的觀念和美在文學中的又一體現。
在創作方法上,未來主義幾乎完全否定了以往的創作方法和表現形式,醉心于新建一種完全擺脫傳統的“未來文學”,首先,他們否定語法規范,革新詩歌語言,認為傳統的語言、語法規范無法適應新的文學,應當全盤否定,應當“毀棄句法”,“消滅形容詞”、“消滅副詞”、“消滅標點符號”,甚至主張“采用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其次,他們強調直覺形象,主張廣泛類比,認為未來藝術應表現人們“思維意識的雜亂無章,”因此他們“強調直覺和神秘,反對理性和邏輯,熱衷于胡思亂想、幻覺錯覺。”文字內容顯得雜亂無章,混亂不堪。
最后,他們還革新戲劇樣式,建立“合成戲劇”,在舞臺上主要通過簡單的臺詞,急速的動作使眾多感覺、觀念、幻覺和事實融為一體,來挖掘不可捉摸的內心世界,以求表現物的態勢和靈性,如坎基馬羅的劇本《槍聲》:
人物:一粒子彈
沒有行人的一個寒冷的街上。
暫時靜默,手槍發射的聲音。
全劇幾十個字,幾句話,形式上達到了“反戲劇”的極端,卻沒有什么意義。
可以說,未來主義文學的創作陷入了極端非理性的虛無主義,從而完全違背了文學發展的繼承與革新的統一規律。
文學是要反映人的,文學反映的歷史、現實都要具有認識人生的意義,人在文學中必須處于主體地位。文學創作方法必須在表現人的前提下,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革新,這樣的革新才有價值。
而未來主義恰恰違背了以上兩條文學發展的規律,離開了“人”這一根本主題,從而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落寞地退出文壇。
上一篇:無權者的改革很難成功
下一篇:無照行醫致人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