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艮卦第五十二·《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譯文】《象傳》說:兩座山重疊,象徵“抑止”;君子因此自我抑止內心邪欲、所思所慮不超越本位。
【注釋】①兼山,艮——兼,猶言“重”,指兩山重疊。此釋《艮》卦上下艮均爲山之象。《正義》:“兩山義重,謂之‘兼山’也。直置一山,巳能鎮止,今兩山重疊,止義彌大,故曰 ‘兼山艮’也。” ②思不出其位——位,本位,指本分所守之位。這是說明“君子”觀《艮》象,悟知“抑止”邪欲之理,故所思慮均不敢踰越本位。《程傳》:“君子觀《艮》止之象,而思安所止,不出其位也。位者,所處之分也。萬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止而安;若當行而止,當速而久,或過、或不及,皆‘出其位’也。況踰分非據乎?”
【說明】楊萬里曰:“大哉止乎!有止而絕之者,有止而居之者,有止而約之者。‘艮其背’,所以絕人欲而全天理,此止而絕之也;‘時止時行’,必止乎道,此止而居之也;‘思不出其位’,而各止其分,此止而約之也。”(《誠齋易傳》)此說指出“艮”爲“止”的含義有三:一是抑止邪惡,二是止于正道,三是止于本分。三者條理頗爲分明。但若合以觀之,能“止邪欲”,則必能“止于正道”、“止于本分”,因此前一義實可統包后二義。
上一篇:周易·中孚卦第六十一《《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下一篇:周易·升卦第四十六《《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