搠思監誤國被戮
搠思監是蒙古怯烈氏,早年性情寬厚,少言語,人都以遠大之器期之。其家世代為官,他從泰定初襲職宿衛入仕,歷任福建、江浙、湖北、山東、陜西等地方長官,皆有能聲,政績顯著。遂升任中央官職,至丞相之位。從他任職宰相以后卻似乎變了一個人,史稱其“居相位久,無所匡救,而又公受賄賂,貪聲著聞,物議喧然。”當時元順帝又日益厭政,只圖自己享樂,搠思監就同樸不花相交謀,將四方警報及將臣功狀皆扣下不報,并與外將勾結拉黨結派,挑起內戰。最后他被外將孛羅鐵木兒所殺。這時監察御史才向元順帝奏明:搠思監矯殺丞相太平,盜用鈔板,私家草詔,任情放選,鬻獄賣官,費耗庫藏,居廟堂前后十數年,使天下八省之地,悉致淪陷。乃誤國之奸臣,究其罪惡,大赦難原。曩者,奸臣阿合馬之死,剖官戮尸,搠思監之罪,視阿合馬為有過。今其雖死,必剖棺戮尸為宜。一個人一時做些好事并不能表明他一生永做好事,一個人當地位改變之后,隨著其權力的擴大,往日隱蔽的貪婪殘暴也許會突然顯露出來,這時就會對政事產生莫大的危害。當政者務必善于識別這種善于偽裝者和變化者。不可使他們長期掌握軍政大權。搠思監之事令人遺憾,也頗多教訓。《元史·搠思監傳》稱:“怯烈氏四世為丞相者八人,世臣之家,鮮與比盛。而搠思監早有才望,及居相位,人皆仰其有為,遭時多事,顧乃守之以懦,濟之以貪,遂使天下至于亂亡而不可為。論者謂元之亡,搠思監之罪居多云。”此言頗值得人深省。
上一篇:手表出口報喜
下一篇:摔跤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