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燈火上樊樓
——繁華的宋代夜生活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朱熹的老師劉子翚回憶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時,發出如上感慨。宋朝雖然在外交上比較軟弱,但經濟發展迅速,城市人口眾多,都市繁華,居民的夜生活也非常豐富多彩。
熙熙攘攘的夜市
題目中的樊樓,是北宋時汴梁城中最豪華的酒樓。它原名白礬樓,后來改為樊樓。據《東京夢華錄》與《大宋宣和遺事》等書記載,樊樓有三層高,由五座樓房組成。這五座樓房之間又有飛橋和欄桿相連,門窗懸掛珠簾。到了晚上,樊樓張燈結彩,燈火輝煌,賓客進進出出,酒保穿梭其間,熱鬧非凡,堪稱宋代夜生活的一個縮影。
北宋初年,朝廷取消了唐朝以來的宵禁制度,各種店鋪的營業時間便有所延長,有的店鋪甚至會通宵營業。每到晚上,汴梁城內便燈火通明,人潮涌動。當時的西京洛陽府(今河南洛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以及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也都有不同規模的夜市。
宋朝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口都超過百萬。城市里商業發達,并打破了坊(住宅區)和市(商業區)的界限。每當暮色四合,華燈初上時,宋朝人就要逛夜市了。
汴梁城內當時形成了兩處規模較大的夜市,一處是御州街上的州橋夜市,另一處是馬行街夜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州橋夜市主要賣食物,有雞、鴨、鵝等肉類,也有凍魚頭、姜豉凍子、批切羊頭等菜肴;有杏片、梅子姜、萵苣筍等零食,也有素簽砂糖、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涼水等甜品。不同季節還會售賣不同的應季食品,每天都要營業到三更(半夜十一時到翌日凌晨一時)。馬行街夜市是酒樓聚集地,人聲喧嘩,車水馬龍,極盡繁華。不管刮風下雨,無論春夏秋冬,夜市都是一如既往的熱鬧。這兒的夜市一般直到三更才歇業,但五更(凌晨三時到五時)又重新開張。每天晚上三更,逛夜市的人才意興闌珊地紛紛回家,這是提著熱水瓶賣茶水的商販生意最好的時候。
陸游用詩句“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優場炬火紅”來形容南宋臨安的夜市,可見其繁華熱鬧。夜市上,還有一位上了年紀的“點茶婆婆”,頭上戴了三朵花,映著滿臉的皺紋,顯得頗為滑稽。她一邊敲著茶盞,一邊高聲唱曲叫賣,成了夜市上一道獨特的風景。有人為了聽她叫賣,還專門跑去喝茶湯。
車如流水馬如龍
很多街巷也有小規模的夜市,城里人不需要走太遠,就可以在家附近找到吃飯的去處。酒足飯飽后,還可以呼朋喚友去勾欄瓦舍聽小曲兒、看雜劇、買雜貨,盡情消遣。
瓦舍又叫做瓦子、瓦市、瓦肆,早期是簡陋的民房,有藝人在里邊表演節目,后來發展成為集歌舞表演和商業表演等為一體的休閑娛樂場所。這里還有很多攤販,人們可以買到藥材、舊衣服和字畫,還可以理發、算命。瓦舍的藝人和生意人每天都在忙碌,從早到晚,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勾欄的前身為漢朝的露臺,是宮廷里的表演場所,后來演變成瓦舍里不同的演出場地。勾欄呈方形,有點像舊式的戲臺,一面臨墻,其他三面用矮柵欄圍起來,藝人們就在柵欄里表演。勾欄里的節目多種多樣,有歌舞、相撲、口技、皮影戲、木偶戲、馴獸等,應有盡有,不過以歌舞和雜劇為多。
《水滸傳》中《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一回,說白秀英從汴梁來到鄆城縣的勾欄賣藝,一出場先拈起鑼棒,敲了一通小鑼,又拍了一下界方(鎮書紙的文具),念了四句七言詩,道是“新鳥啾啾舊鳥歸,老羊羸瘦小羊肥。人生衣食真難事,不及鴛鴦處處飛”,博得滿場喝彩。接著,白秀英自己報幕,要表演一個題為“豫章城雙漸趕蘇卿”話本,隨后,她進行了演唱和道白夾雜的表演。表演完,她就在父親的協助下,拿著盤子逐一向觀眾討賞錢。這大概就是當時藝人們進行表演的一般程序。
盛大的節日夜晚
宋朝的節日主要有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元旦、寒食、冬至、重陽節等,民間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是元旦、寒食和冬至。在這三個節日期間,京城都要放三天關撲。
關撲也叫關賭,是一種博彩游戲,也就是以商品為彩頭,賭擲財物。放關撲時,街道上要搭建彩棚,將頭飾、衣物、鞋子、玩物等商品擺出來。舞場歌館開門迎客,車馬川流不息。晚上,貴族婦女也入場觀看關撲,還去酒樓上飲酒歡宴,笑語盈盈,一時成為風氣。
元宵節時,官府照例要放燈三天。如果有富人愿意出錢,還可以再加兩天。《水滸傳》中說宋江在清風寨時,曾在元宵節出門看花燈。百姓家家戶戶懸掛燈籠,燈上畫著許多人物故事,還有做成牡丹、芙蓉、荷花等形狀的花燈,大放異彩。土地廟前還扎起了一座小鰲山(即用彩燈疊成的山),張掛起六七百盞燈。除了放花燈,鎮上還舞“社火”,也就是表演民間舞蹈和雜戲。舞蹈者極盡夸張,用滑稽的姿態和語言,逗人取樂。清風鎮位于山東西部,距離都城汴梁七百余公里,由此可以推想汴梁的節日盛況。
在其他重要節日來臨時,官府放假,并鼓勵民間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一個一個繁華熱鬧的夜晚就這樣過去,一直持續了300年,直到國家氣數的終點。
汴梁馬行街無蚊蚋
馬行街是北宋都城汴梁的一條著名商業街,這里有汴梁最熱鬧的夜市。馬行街長幾十里,兩旁大部分是店鋪。一到晚上,燈火通明,每個店鋪都要點起油燈,招徠顧客,照得幾十里的街道如同白晝。街上人來人往,車馬擁擠,每天都要到四更才安靜下來。由于蚊蚋害怕燈油的味道,而馬行街每天點燈要耗去大量的油,所以即便是夏天,這條街上也看不到蚊子和其他小飛蟲。如何消滅蚊蚋這個讓天下人都頭疼的問題,被夜市燈油輕松地解決了。
上一篇:喋血長樂宮——揭秘韓信之死
下一篇:奇案迭出——明末宮廷三大案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