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水泥卡特爾無奈而解體
英國水泥卡特爾是英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卡特爾之一。它是由英國立環、拉比·波特和里奧·廷托——津克三家水泥公司于30年代為壟斷英國水泥市場而組成的。長期以來,三大公司壟斷了英國水泥市場價格和市場份額。據1986年的統計數字,三大公司占有英國水泥市場份額分別達56.5%、19%和24.5%。
卡特爾的誕生與運行,本身就帶有壟斷的性質,由壟斷必然帶來壟斷利潤。英國水泥卡特爾也不例外。而且,水泥在英國一直是緊俏商品,國產水泥供不應求,每年還得從國外進口大量水泥,這更有益于該卡特爾通過價格壟斷獲得更多的利潤,其結果是又進一步加劇了該卡特爾的壟斷欲望。這必然降低卡特爾進行創新,挖掘自身潛力的動力。這樣的繁榮本身就預示著危機。
果然如此,進入70年代以后,英國建筑市場日趨不景氣,對水泥的需求量大為減少。水泥卡特爾所屬的公司紛紛壓縮產量,裁減人員,許多廠家還被迫關閉。據統計,水泥產量已從1973年的2000萬噸降為1986年的1300萬噸,廠家也從原來的47家減為24家,從業人數也只剩下5000余人。
同時,世界市場上的水泥也出現了過剩。廉價水泥紛紛涌入英國市場,價格要比英國水泥卡特爾所定的水平還低10%。價格劣勢,致使英國水泥卡特爾在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
此外,新型建筑材料的興起,也奪走了英國水泥的大量市場。僅煤灰粉一項,就使英國水泥年銷量減少60萬噸。內外部原因雙管齊下,英國水泥卡特爾已喪失國內市場份額的80%,該卡特爾陷入了難以挽回的困境之中。
一方面是廉價水泥的沖擊,一方面是新型建筑材料的替代壓力,英國水泥卡特爾本應針對市場新變化,調整產品結構,挖掘內部潛力,減低成本,通過增強市場競爭力奪回市場份額。但是,該卡特爾不忘舊時威風,仍指望通過制定壟斷價格來維持壟斷利潤,以此來保護水泥生產企業、維持卡特爾的生存。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做法非常不合時宜,它不但保護不了企業,反而疏遠了企業與市場的直接聯系,減少了企業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結果是加重了危機。而各個生產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卻早已私下里自行調整對策,重新制定價格以適應市場的新變化。這最終導致了英國水泥卡特爾的正式解體。
教訓很明顯:企業必須緊盯市場,以市場為準繩,以滿足顧客需要為目的,制定、調整產業、產品政策,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來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任何想通過壟斷手段,實施不符合市場、價值規律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注定是要失敗的。英國水泥卡特爾最后無奈的解體即是典型說明,這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上一篇:英國校園恃強凌弱
下一篇:英國的水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