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作用大條件差
前蘇聯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村學校的發展,在有關文件中多次強調:農村學校的狀況和工作水平如何,對于農村的社會發展,使青年安心留在農村,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解決人口流動問題,都有重大的影響。因此,農村學校在發展蘇聯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人口、提高居民文化水平方面起著重大作用。就前景而言,農村學校不會合并或被取消,教育部門和地方政府迫切希望把它們辦得更好。蘇聯農村學校的形式多是建立在小村莊的居民點上的一些小型學校。其優點是:①.教師天天同學生見面,彼此相互了解,親密無間。這就有助于教師深入研究每個學生的個性,因人而異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②.學生多是當地兒童,有利于家長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監督,有利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家長工作。③小型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對居民進行宣傳鼓動、文化教育的場所,同時還是制定本居民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中心。④有利于對農村青年進行勞動教育,職業教育和克服人口外流現象。但是這些農村小型學校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①.學生少。據1983年統計,有93%的農村小學全校學生不到30人,不少學校僅有10名學生。②.教師少。1983—1984學年度,在蘇聯1.8萬多所農村小學中,有1.55萬所只有1名教師。③.學生接觸面窄。學生難得同外界接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調。④.學校領導人少。通常只有1名校長,既是領導者,也是任課教師和行政事務的執行者。⑤物質基礎差,缺少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據統計,蘇聯農村有普通學校9.83萬所,其中小型小學和小型不完全中學約占一半,農村學校的作用很大,農村小型學校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而存在的師資不足和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條件差等實際問題卻嚴重影響了其重大作用的發揮。
上一篇: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負效應
下一篇:農村片與退伍兵及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