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在科場中的橫行
明朝末年,已是宦官當道的罪惡世界,科場是他們插手的重要市場。太監權力的極度膨脹,使他們無視國紀王法,竟直接把黑手伸到科場中。權勢最顯赫的大太監劉瑾更是驕縱不法。在正德三年的一次會試中,他公開拿著一張五十人的名單去找主考,勒逼考官強行錄用。因名額所限,主考官不敢作主,他又去請皇上再擴大五十個名額,這樣,在這次的會試中,中進士的竟達三百四十九人,這就是劉瑾一手作梗的產物。步其后塵的大太監魏忠賢,更是飛揚跋扈,他不僅常以敕令直接決定人選的錄用,甚至還有權派遣主考和副主考官員。在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考試中,朝廷已經下令禮部官員賀逢圣主持應天府的鄉試,當時魏忠賢出都不在京城,此事未告知他,魏忠賢回京后,竟氣急敗壞,當場更改圣旨,強令追回任命,換別人去替代了賀逢圣。當時有個叫陳子壯的官員,負責浙江的鄉試,對魏的狂橫十分不滿,在所出的考題中有斥責宦官的話語,結果魏忠賢立即下令將陳子壯革職查辦。
由于政治的腐敗,誰也無法奈何這些太監們的肆意妄行,只好聽之任之。腐敗的政治下,人才選撥只是獨裁者們手中的把戲,人才選撥的大權必然旁落,它不但不能選出國家社會需要的真才實學,而且還會對教育觀和人才價值觀予以錯誤導向,從而走向否定教育和人才價值的方面。
上一篇:太平湖的悲吟
下一篇:失人心,優勢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