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對西方殖民者的錯誤認識及后果
太平天國革命的領導人與歷代農民起義不一樣,他們要在起義過程中處理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由于宗教上的同拜上帝,他們便視西方殖民主義者為“洋兄弟”,幻想洋人能同情、支持和幫助革命事業。但結果卻與此相反,中外反動派勾結在一起絞殺了太平天國革命。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派使節到天京“訪問”。當他們面對太平天國的節節勝利,大有推翻清王朝之勢時,便不得不打出“中立”的旗幟。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便被這種表面上的中立所迷惑。繼而,聽說西方資本主義國也信奉上帝時,便錯誤地認為是同一個上帝的兒女,兩相符合,總屬一條路。此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便是基于這一認識來處理某些中外關系的。
1860年10月13日,英國傳教士羅孝全應天王洪秀全的邀請來到天京。羅一到天京就受到了重用。開始,他被封為綏天義,是通事官領袖,又是洪仁玕處理外交事務的翻譯官。次年,洪秀全竟任命他為洋務丞相。在他任職時間內,太平天國于1861年4月,同意了侵華英軍提出的太平軍在一年內不進攻上海和吳淞兩地的無理要求,失去了部分軍事自主權。同年,太平天國還允許英、法、美等殖民主義者,在太平天國地區的內河自由航行,經商。此例一開,以后外國侵略者便利用這個特權幫助清政府運送軍隊和武器,如李鴻章的淮軍,就是由英國船只在1862年4月從安慶運到上海的。這就使天京很快受到了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東西夾擊。1864年天京陷落,就和太平天國吃了這個大虧有直接關系。
太平天國革命的領導人,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本性和反動本質認識不清,這也是他們最后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太平天國后期將士叛降的教訓
下一篇:太平天國文學主張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