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特色鮮明的戲曲藝術(shù)·唱腔多變的泗州戲
泗州戲俗稱“拉魂腔”,起源于蘇北海州。當時,那里流傳著“太平腔”、“獵戶腔”兩種民間曲調(diào),經(jīng)過民間藝人搜集、整理并加以發(fā)展,就成為原始的“拉魂腔”。“拉魂腔”傳到淮北,以泗縣、靈璧一帶流傳最廣,藝人最多,故被稱為泗州戲。在流傳過程中,吸收了淮北的趕車號子、秧歌小調(diào)、婦女哭腔、花鼓小調(diào)等的藝術(shù)成份,形成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劇種。拉魂戲最初只是一種由一、兩個演員表演的民間說唱,發(fā)展成小戲,后又不斷完善,能夠演出大戲和連臺本戲,表現(xiàn)力大為豐富。如果將大戲、折子戲、連臺本戲、小戲和說唱篇子都算在內(nèi),泗州戲的劇目可達四百余個。
泗州戲的曲調(diào),以節(jié)奏區(qū)分,有“慢板”、“二行板”、“數(shù)板”、“垛板”、“緊板”、“五字緊板”等,并不繁多,但唱腔卻千變?nèi)f化,女腔的變化尤為豐富。伴奏主樂器為柳琴,唱時停奏,不唱時追腔齊奏,形成強烈氣氛。泗州戲表演的基礎(chǔ)和根本是“壓花場”,有各種身段和步法。
上一篇:青藏文化·雪域藝術(shù)·唐嘎
下一篇:齊魯文化·泰山巖巖齊魯所瞻·商奄、薄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