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文學主張的缺憾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它象一道閃電劃破了黑暗的天空,如同一聲春雷久久地在中華大地上回蕩。它不僅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給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以沉重的打擊,而且在思想文化方面對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激烈的掃蕩。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十分重視文學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他們雖然沒有留下專門的文學理論著作,但在發(fā)布的文告、詔書、施政綱領及其言論中,都闡述了一定的文學主張。首先是徹底清除封建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建立新的文學觀念。傳統(tǒng)的孔孟之道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精神支柱,是奴化人民群眾的精神枷鎖,是封建文學的思想核心。太平天國建國之初,洪秀全就編造了一個他們崇奉的“皇上帝”鞭撻孔丘的故事,否定孔子其人其書。太平軍焚毀學宮書院,砸毀孔丘牌位,刪改“四書”“五經”,甚至連含有封建意識的“古典之言”的詞匯,祝壽浮詞等全都禁止使用。其次,特別強調詩文要為現實的政治斗爭服務。認為文學藝術涉及到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方向的指導,絕對不能宣傳封建毒素和淫穢的低級趣味,文藝要宣傳太平天國的新思想、新氣象。再次是提倡文章要有真實的思想內容,反對浮文巧言,改革陳腐文風。崇尚文章的實際內容和實用價值。此外還力求詩文樸實淺顯,語言大眾化,形式通俗化。太平天國十分重視文學的社會功用,把寫詩作文同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緊密聯系起來。太平軍的基本群眾主要是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文化水平較低,作品必須運用大眾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通俗形式才容易被群眾理解和接受,才能達到文學為現實政治斗爭服務的目的。
太平天國的這些文學主張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文化進行的大規(guī)模清算和批判,搖撼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統(tǒng)治基礎,使那些封建衛(wèi)道士憤怒異常。但是不難看出,太平天國的文學主張也存在著嚴重不足和局限。例如,過分重視思想性,嚴重忽視藝術性;過分強調詩文為現實政治服務,忽視文學其他方面的功能。如此必然導致題材狹窄,內容說教,形式單調,缺乏豐富的現實生活內容和感人的藝術魅力。嚴格說來,他們有些詩文,只是革命的宣傳品,不是文學作品。此外,他們在反對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文化時,矯枉過正,偏激過左,對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一切文化遺產,不加區(qū)別,一概排斥,也缺乏科學分析,表現出農民運動缺少文化素養(yǎng)的過激與狹隘。這些不足與局限,造成了太平天國時期文學成就不高的缺憾。
上一篇:太平天國對西方殖民者的錯誤認識及后果
下一篇:太平天國的失敗與缺乏知識分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