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豫西南之旅·南陽·風流才俊出南陽
南陽地靈人杰,醫圣張仲景、科學家張衡和大名鼎鼎的諸葛亮都出在此地。
醫圣張仲景
張仲景(150—219),原名張機,仲景是他的字,東漢南陽郡涅陽(今鄧縣穰東)人。曾為長沙太守,但政績不顯。作為著名醫學家,其醫學著作有《傷寒雜病論》、《金匱玉函要略》等。這些著作,集漢代以前我國醫學理論之大成,又吸收了許多民間驗方,是醫學發展史上里程碑性的巨著,為歷代醫學家奉為經典。張本人亦被尊為“醫圣”。
張仲景逝世以后,葬南陽老城東關仁濟橋西土崗。后人依墓建祠,是為醫圣祠,至今猶存。醫圣祠正院為圣祖廟,廟后為張仲景之墓,墓后為仲景祠。祠正殿供張仲景塑像,左右陪享扁鵲、孫思邈;偏殿展覽歷代醫學名著。醫圣祠偏院在正院之西,為“醫林會館”。因此,其主要建筑均以醫書命名,別具風致。
傳說張仲景虛心向學,醫道甚高。他曾勸告好友寧遠早治糖尿病,寧遠不以為然。三月之后,癥狀大顯,六月之后病勢已危。張仲景見狀,自知無奈,讓寧遠準備后事。誰知寧遠不甘坐以待斃,入山訪道。道士讓他每天吃梨,一年之后,竟然痊愈。張仲景大驚,自嘆醫術淺陋,乃遍尋名師,三年而返,終于成為一位杰出的醫學家。
科學家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南召縣)人,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曾兩次擔任主管天文的太史令。他精通天文歷算,并發明了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后者是世界最早的地震測量儀器。其著作《靈憲》對于四季變化及月亮盈虧、日蝕等現象均有解說,在我國天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文學著作有《二京賦》、《歸田賦》等,今存輯本《張河間集》。
張衡之墓在南陽縣石橋鎮西。墓冢周圍有磚砌甬道,外有圍墻;松柏蒼翠,花木飄香。墓前有碑,上刻:“漢征尚書張公平子墓”。現代歷史學家郭沫若題詞,贊譽張衡是一位“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上亦屬罕見”。
臥龍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后為三國蜀相。他年青時在南陽隱居,耕種讀書,人稱“臥龍”。后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建立了蜀漢政權,與曹魏、東吳三足鼎立。
今南陽市西有臥龍崗,上建武侯祠,傳為諸葛亮躬耕之處。唐宋時代建祠,元初遭兵火,殿宇俱毀,元大德年間重修,建有山門、大殿、清風樓、三顧堂、關張殿、石牌坊等。清康熙年間,郡守在祠內發現前人題詠“臥龍崗十景”石刻,又增建半月臺、老龍洞、三顧茅廬、躬耕亭等十座小建筑。祠內碑刻甚多,以岳飛書寫諸葛亮前后出師表最為著名,并自成一組,有專門建筑保護。此帖流傳甚廣,刻石有四處:成都武侯祠、湯陰岳廟、濟南大明湖遐園、南陽武侯祠。岳飛自跋云:“紹興戊午(1138)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飛識?!彪m然如此,但書中不避宋徽宗名諱,故為人所疑。歐陽輔《集古求真》考定為明人偽作。但其書法水平較高,即為偽作,亦屬良書。
也有人認為,諸葛隱居之“南陽”為湖北襄陰之南陽。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秦皇島之旅·北戴河·風景這邊獨好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泉州之旅·洛陽橋·飛虹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