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其正副參謀長何應欽、白崇禧發出“皓電”,污蔑我新四軍破壞團結抗戰,強令我軍在一月之內全部撤至黃河以北,并要八路軍、新四軍由50萬人縮編為10萬人。我軍為了“顧全大局,挽救危亡”,愿將皖南的新四軍部隊開赴江北。早在同年5月4日,毛澤東起草了《放手發展抗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一文,指示東南局必須不顧國民黨的限制,放手發展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向一切敵后地區和戰區發展,堅決建立根據地。但項英借口華中斗爭的特殊性,對中央指示消極抵制。11月中旬,中央多次電令項英提高警惕,迅速渡江北移,并指定具體北移路線,由江北我軍接應。項英遲遲不動,直到1941年1月4日,才率新四軍軍部及其所屬部九千余人開始行動。6日,當我軍行至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顧祝同、上官云相所部七個師八萬人的突然襲擊。我軍被迫還擊,血戰七晝夜,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除傅秋濤千人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遇害。1月17日,蔣介石竟反誣新四軍為“叛軍”,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并聲稱將葉挺交軍法審判。至此,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達到頂點。
皖南事變證明:向敵妥協,對敵人抱有幻想或僥幸心理,就會被敵人“吃掉”。蔣介石內戰外和,投降賣國,制造種種借口,企圖“剿滅”革命力量。這說明:反動勢力總是自我標謗,掩蓋其卑劣行徑,堂而黃之地剿殺革命力量。機會主義是革命之大敵,我們應該反對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
上一篇:痛失珍珠的遺憾
下一篇:突出中央兩翼被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