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及其五言詩
王梵志是唐朝初年一位大力從事五言通俗詩創作的民間詩人,現存作品三百余首。他和他之后的寒山、拾得形成了唐代著名的通俗詩派。
王梵志的詩在唐宋時很受歡迎,特別是在宗教界,影響更為久遠。明清后才漸漸失傳。清康熙年間編撰《全唐詩》曾廣收寒山、拾得等人的詩作,卻唯獨不顧宋人筆記里贊譽王梵志詩的事實,只字不收王梵志的五言詩,好象從來就沒有這個人、沒有這些詩一般。1900年,在敦煌的藏寶洞發現王梵志詩多種寫本后,王梵志和他的通俗詩才重返人間,并引起國內外敦煌學者的興趣和重視。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當代有人進行《全唐詩》補遺時,依然置王梵志詩于不顧,一首也不收入,令人十分費解。若細究起來,原因大概有二。
客觀上的原因,是王梵志詩散佚嚴重,鉤沉輯佚的工作十分困難;而關于王梵志生平資料的記載,更是少而又少?!豆鹪穮蹭洝贰ⅰ短綇V記》等有關于他的極簡略的介紹,但這些介紹又和“育于林檎樹癭”、“長于林木之上”的不經之談摻雜在一起,不僅損害了記載的可信性,也使王梵志這個“謎一般的人”更加神秘莫測、撲朔迷離。鄭振鐸評這件事時說:“也許是因為他是個民間的詩人,故民間遂為他造作出這些神話式的‘口碑’出來?!边@分析很有道理。王梵志其人其詩的存在,由后人大量的記載和評論來看,不容置疑。從王梵志詩中的自敘也可推知他的大致生平:早年生活優裕,后因家庭破敗,詩人飽受凍餒之苦,身無一物而遁入空門。在沉淪于社會底層的過程中,磨砥成王梵志這樣一位很特殊的通俗詩人。
另一個原因,即王梵志的五言詩是唐詩中一個特異的存在,和觀念上的唐詩很難相稱。正統的詩人和評論者接受不了他的詩,認為其鄙俚淺俗而不屑一顧。王梵志五言詩寓人生哲理于嘲戲諧謔,寄喜笑怒罵于淺近通俗,平易蘊藉,確實表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詩風。其“直言時事,不浪虛談”和“不守經典,皆陳俗語”的現實精神,對唐詩的通俗化也曾起過有益的影響。鄭振鐸認為:“象王梵志他們那樣的詩才是真正的通俗詩,才是真正的民眾所能懂、所能享用的通俗詩?!?/p>
當然,王梵志的詩也有缺點,譬如有些地方佛教思想影響過深,有些又難免片面宣揚儒家道德思想,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藝術上也不夠成熟。但是,王梵志及其五言詩畢竟是唐詩中一個突出的客觀存在、可以對它展開爭鳴和批評,卻不可以對它視而不見,將它從唐代詩壇上完全清除出去。
上一篇:王晏何以被殺
下一篇:王浚癡迷皇權束手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