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馬亞王朝的滅亡和宗派教派斗爭
倭馬亞王朝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建於公元661年,這個王朝在統治了將近一個世紀之后,終於被新王朝代替了。倭馬亞王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統治階級內部的宗派斗爭和教派斗爭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倭馬亞王朝的奠基者是穆阿維亞,他統治的中心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穆阿維亞所以能夠維持他的政權是由於也門部族的支持。也門部族原居阿拉比亞南部,這個部族最主要的家族是凱勒卜人。穆阿維亞本人就娶了凱勒卜部族的女人為妻,他的繼任者葉齊德的母親也出身於該部落,凱勒卜部落曾為保住倭馬亞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倭馬亞王朝,歷代哈里發并非都依靠也門部落,例如葉齊德二世就保護和依靠也門人的對立家族蓋斯人。蓋斯家族是從阿拉比亞北方遷來的部落,他們主要居住在兩河流域。蓋斯人就是居住在幼發拉底河的穆達爾部落中,居於領導地位的家族。在倭馬亞朝,也門部族的凱勒卜人和穆達爾部族的蓋斯人經常為爭取倭馬亞政權而展開激烈的斗爭,倭馬亞王朝末年,雙方斗爭更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星星之火也能引發內戰的大火,首都大馬士革曾持續兩年成為內戰的戰場,其起因不過是一個麥阿德人偷了一個也門人的西瓜。在西班牙的穆爾的亞城,流血沖突曾進行了很多年,其原因是一個穆達爾人從也門人的果園里拾了一片葡萄葉。也門人和蓋斯人在帝國名省紛爭不已。
在宗派斗爭激化之時,教派斗爭也開始發展起來,倭馬亞王朝信奉正統的遜尼派,奉古蘭經和圣訓為經典,主張前四任哈里發都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但是,十葉派都從來不承認倭馬亞王朝的統治,認為他們是潛竊位者,只承認阿里及其黨徒是穆罕默法的繼承人;這個教派只承認古蘭經而不承認圣訓,他們有自己的圣訓叫四書。
倭馬亞王朝末年,十葉派教徒十分活躍,他們利用倭馬亞王朝內部的矛盾,吸收了許多各方面不滿現狀的人們參加他們的教派。十葉派活動的中心在伊拉克,并向帝國的東北部呼羅珊地區發展,十葉派的教徒迅速增加,終於聚集成一支反對倭馬王朝的力量。公元749年,艾卜勒·阿拔斯被公眾擁戴為哈里發,這就是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任哈里發。公元750年,倭馬亞最后一個國王在埃及的卜綏爾城被捕殺。倭馬亞家族八十多口人全部被砍死,只有年輕的阿卜杜勒·賴哈曼·伊本·穆阿維葉·伊本·希沙木只身逃往西班牙,在西班牙建立起倭馬亞家族的統治。
上一篇:體訓隊中的一條蛀蟲
下一篇:停滯在二米三一之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