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勤學
陸羽,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
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斷言:“世界上無人能否認陸羽的崇高地位。”
的確,出生于唐代一個窮苦人家的陸羽堪稱飲譽世界、炳耀千秋的中華驕子,一代茶圣。這和他自幼好學、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
733年,一個秋天的清晨,西塔寺的智積禪師早課之后漫步在西湖之濱。忽然聽到不遠處有大雁的喧叫聲,他走近一看,愣住了:竟有三、四只大雁拍打著翅膀護衛著一個嬰兒。他趕走大雁,抱起嬰兒,回到寺中,收養下來。
禪師在驚喜之余給孩子算了一掛,得到的結果是“鴻漸于陸,其羽可為儀”。于是,給嬰兒定姓為“陸”,取名為“羽”,字“鴻漸”。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陸羽在禪師的養育下長到了九歲。
陸羽從一懂事時起就跟著寺里和尚學朗讀,對讀書很有興趣。禪師見他念經專心,幾次三番勸他皈依佛門。然而陸羽卻不想永遠在狹小的寺廟里過安穩日子,他向往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一心想讀書學儒,做一點對社會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智積覺得徒弟辜負了他的養育之恩,十分惱怒。從此以后,他罰陸羽干重活、臟活,還要他放牛、割草,想以此逼他改變主意。然而,陸羽決心已下,再苦再累也不反悔。相反,繁重的體力勞動反倒更加堅定了他讀書學儒的決心。他一有空就讀書。放牛時,總是把牛趕到有草的地方,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可以專心讀書、寫字了。
有一天,他在放牛的時候,偶爾看見一個過路人手里拿著一本書,就趕忙好言好語地央求這個人借書給他看看。拿過書來一看,原來是漢代學者張衡的《南都賦》。他一看就著了迷,竟然把那個過路人忘在一邊兒。那人見他如此酷愛讀書,十分感動,就把這本書送給了他。從此,他如獲至寶,有空就讀,就連放牛歸來的路上也不肯放過。
有一天放牛歸來,他只顧在牛背上看書,竟不知不覺地騎著牛走進了西塔寺。智積禪師見了,大失所望,知道他不但沒有悔改之意,反而越來越背離佛道了,對他大加斥責了一番。
后來,干脆連牛也不準他再放了,專門派了一個小和尚監視他,不準再走出寺院一步。可是誰也看不住他想往讀書學習的心。他由衷感謝智積禪師的撫育,但是,為了追求知識他打定主意,決心走出佛門。
有一天,他趁監視他的小和尚有事走開的時候,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西塔寺。
陸羽出寺后,在一次讀書時偶然發現一段有關茶葉的記載。陸羽自幼為禪師煮茶,本領很高,于是,他決定下工夫鉆研茶葉的事情。
為了了解茶葉的各方面情況,他拜師采茶,跑遍了義陽“五山兩潭”,作了詳細的考察記錄,獲取大量關于茶葉的第一手資料。二十七歲時,他隱居浙江吳興,開始閉門著書。在765年,他終于寫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的初稿,又過了五年,才正式出版。
《茶經》一書,極大地推動了茶的知識的傳播,“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為了這部專著,陸羽獻出了畢生精力,被人們尊稱為“茶神”、“茶圣”。人們為紀念他,在他的故鄉天門縣城北郊“文學泉”旁還專門建了一座“陸羽亭”,直到現在仍保存完好。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陸羽的成就與他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
上一篇:陸游與“書巢”
下一篇:陶宗儀積葉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