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孟德福為創議會而分尸異地
西門·孟德福(Simon de Montlort,約1206—1265)又譯西門·孟福爾。生于法國諾曼底。約1230年移居英國。1238年,他與英王享利三世之妹寡婦埃利諾秘密結婚。1239年,他承襲勒斯特(今英國中部)伯爵。1258年,他聯合貴族反對派迫使享利三世同意限王權的《牛津條例》。西門·孟德福被選入“十五人會議”。
1259年,享利三世支持一部分貴族反對《牛津條河》,孟德福領導一些貴族誓死保衛它。1263年10月,雙方推舉的調停人康沃爾的理查進行調解失敗,內戰爆發。1264年4月7日耶蘇受難日,王子率軍攻北安普頓,俘虜彼得·德·孟德福和西門·孟德福的兒子。5月,在倫敦市長托·馬斯·菲茨的支持下,該市的商人、小地主、反教權派勢力的教士和牛津大學學生表示堅決支持西門·孟德福。這一運動被稱為牛津運動。西門聯合騎士和市民打敗國王,俘虜國王享利三世和王子愛德華。西門·孟德福成為英國事實上的統治者。
1264年8月,西門和享利三世、王子愛德華在坎特伯雷簽署和平條約,規定彼此的領地范圍和威爾士遠征軍的將領離開英國。
1265年1月西門·孟德福以國王的名義在倫敦召開新的議會,參加者有天主教高級教士(一百二十人)、世俗貴族(二十三人)、騎士(每郡二人)和市民(每個自治市二人的代表。
但是,西門·孟德福犯了一系列的錯誤:他既沒有剝奪享利三世和王子的頭銜與權利;又未使威爾士遠征軍的將領撤離英格蘭,留下禍根;他奪取切斯特和布里斯托爾城堡,卻又授予他們的兒子和親友重要職位;同時他還派監察官管理各郡,引起其他貴族們的不滿和眾叛親離。西門·孟德福的戰友克拉爾的吉爾伯特伯爵兄弟倒戈,于1265年5月28日,私自放走王子愛德華。7月31日,王子愛德華率軍首先擊潰西門的兒子小西門。接著,又在埃富薩與西門發生激戰。愛德華的部下在混戰中救出國王享利三世,殺死西門·孟德福,他的頭被送到別處,身軀被埃富薩教士埋了。
享利三世獲勝后,立即宣布西門·孟德福頒布的法律無效。沒收了西門·孟德福同伙的佃戶和土地。1265年12月3日,國王宣布將小西門驅逐出英國,徹底鏟除西門·孟德福在英國的家族。
西門·孟德福的敗死告訴我們:第一,實行社會政治制度的改革,實質上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改革者如不抓緊有利時機徹底鏟除西門·孟德福的敗死告訴我們:第一,實行社會政治制度的改革,實質上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改革者如不抓緊有利時機徹底鏟除一切舊勢力;待舊勢力卷土重來、反攻倒算,就要徹底鏟除改革者及追隨人員的一切,導致前功盡棄。第二,社會改革的潮流是阻擋不住的。英王享利三世及親信人員雖然殺死西門·孟德富,但是他所創立的民主政治與議會制度在英國長存,并影響許多國家。英國人民把西門·孟德福當作一位受人尊敬的圣人,他的墓地被視為圣地供人瞻仰,可見歷史無情卻有情。
上一篇:西瓜危機的教訓
下一篇:西非抗法斗爭領袖奧馬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