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小雁塔
西安著名古塔之一。在陜西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的南側薦福寺內。是唐代密檐式磚塔,因比慈恩寺大雁塔略小,因而被稱為小雁塔。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薦福寺的佛塔。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為高宗“獻福”而造,后改名薦富寺,寺院規模宏大,因年代久遠,原有建筑除塔外已不存在,現存建筑系明、清時代重修的。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名僧義凈從海路赴印度等地游學取經回國后,在薦福寺譯坊翻譯佛經。義凈至薦福寺的第二年,始建佛塔。小雁塔建于唐景龍年間(707—709),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筑,初為十五級,后經多次地震,塔頂被震坍,塔身破裂,現余十三級,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層每邊長11.38米,殘高43.3米,體形秀麗美觀。塔各層南北有半圓形拱門,底層南北石門楣上有陽蔓草花紋和天人供奉圖像,雕工精細,線條流暢,是唐代精美的藝術遺產。小雁塔在1487年的地震中曾“自頂至足中裂尺許”,而在34年后的1521年地震中,一夜之間竟被震合,這種被古人稱為“神合”的奇跡,為研究我國地震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解放后,政府組織力量對古塔進行全面勘察和整修,使小雁塔保持了挺拔秀麗的身姿,薦福寺內,還保存金明昌三年(1192)的一口鐵鑄大鐘,重達萬余公斤,舊時擊之報時,10余里內清晰可聞,故“雁塔鐘聲”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寺內還保存不少珍貴碑石,這些文物也為研究小雁塔的建造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富農經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