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年8月11日~10月10日)
1932年8至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湖北、河南、安徽3省交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
1932年5月,蘇家埠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圍剿”歸于失敗。8月,蔣介石親任國民黨鄂豫皖3省“剿匪”總司令,向鄂豫皖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國民黨中路軍分為6個縱隊,由東、北兩個方向,右路軍分為3個縱隊由東向西進犯蘇區。8月11日,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軍中路軍第6縱隊第10師河口一帶遭遇,戰至13日晨,國民黨軍第2縱隊迫近七里坪,已構成對紅軍側翼威脅,紅四方面軍主力遂撤出戰斗轉向七里坪。15日拂曉,國民黨軍第2縱隊向紅軍七里坪以西陣地猛攻,紅軍集中第10、第11、第12、第73等4個師主力,實施猛烈反擊,殲敵4個團的大部,將其擊退。17日,國民黨軍第6縱隊第83、第89師由黃安(今湖北紅安)北進,企圖與第2縱隊夾擊紅軍。紅四方面軍總部令主力向檀樹崗轉移。21日,蔣介石令第6縱隊北上,配合第1縱隊會攻鄂豫皖蘇區政治中心——新集。27日,紅軍在烏山寨地區展開阻擊。經5天激戰,殲國民黨軍第2縱隊2,000余人,迫使國民黨軍轉入守勢。9月6日,國民黨軍第1、第6縱隊分由北、南方向步步逼近紅軍,并與第2縱隊構成對紅軍三面合圍之勢。在此情況下,紅軍不得不撤出新集,向皖西金家寨轉移。9月10日,紅四方面軍主力進至金家寨地區,與紅25軍會合。這時,尾追紅軍的第6縱隊也已逼近,與此同時,國民黨軍右路軍也向皖西蘇區大舉進犯,相繼占領葉家集、獨山、諸佛庵等地,紅軍遂又向燕子河地區轉移。20日,金家寨陷落。9月底,紅四方面軍主力由燕子河經東、西界嶺南下,直趨英山縣,接著西進,10月2日,在團陂殲國民黨軍1個騎兵連,繼經新洲、八里灣等地,于10月上旬重返黃安地區。國民黨軍發覺紅軍主力向西轉移,急令總預備隊第88師及第1、第13師向黃安、麻城地區堵截。同時令第2、第6縱隊由金家寨向西追擊。10月8日,剛剛抵達黃安地區的紅四方面軍即與國民黨軍遭遇,經激戰,斃傷國民黨軍2,000余人。9日,各路國民黨軍紛紛向紅軍壓來,情況危急。10日,鄂豫皖中央分局會議決定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出平漢線,轉移外線作戰。
上一篇:《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剿”(191年~5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鄂豫陜蘇區第一次反“圍剿”(195年1~4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