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的危機
戲曲存在危機,現在為國人所共識。其實這也沒有什么奇怪。一部戲曲史寫得明白,戲曲的興衰自有它的規律。然而對我國歷史悠久,且對國人產生過深遠影響的傳統戲曲來說,它的危機我們絕不能無動于衷。當然解決危機要經歷一個艱難的歷程。但是,我們首先要敢于承認現實,冷靜反思,探其原因。
造成戲曲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既有戲曲本身的原因,又有客觀存在的原因。
戲曲本身一般都有百年以上的發展史。正因為其古老,內容不免陳舊,它又不象影視那樣貼近生活,加之節奏緩慢,越來越不能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即使有新編劇目,也很少有能經住時間考驗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開始離它而去。
除此我們還應反思一下,由戲曲改革工作及其它失誤所造成的原因。解放四十多年,我們黨和國家對戲曲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主義戲曲事業得到飛速發展,戲曲工作者的地位也得到空前的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還要正視不足之處。
長期以來,在戲曲改革工作中存在著“左”的思想傾向,無疑它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也束縛了藝術的創作和發展。這種傾向到了林彪,“四人幫”橫行時達到高峰,文藝教條主義盛行,公式化、概念化泛濫成災。最后,全國戲曲藝術只剩下八個樣板戲。這場浩劫使戲曲藝術遭到一次滅頂之災。
改革開放后,我國結束了閉關鎖國的狀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隨之我國藝術結構也發生新的變化,新興起的眾多門類的藝術也開始了對戲曲的沖擊。人們對這種新形勢心理準備不足。過去大家一直過于自信,從未懷疑過古老的戲曲藝術在中國舞臺上的主導地位,更不會想到出現危機。因此我們對戲曲本身的局限性沒予以高度重視,同時對我國藝術結構的新變化沒有充分認識。所以在新的形勢下,戲曲藝術不能很快的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迎接挑戰,戲曲藝術陷入被動,陷入危機。
戲曲出現危機,還在于戲曲界還未能完全克服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對戲曲進行脫胎換骨地改革。大家都承認戲曲要革新,但又總是強調應當先把老一輩的技藝全部繼承下來,其理由是你還未全繼承下來呢?怎么去革新?這樣往往導致只繼承,不革新。多年來我們到處可見毫不走樣的流派繼承人,卻很難發現哪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流派。守舊也反映在戲曲教育中師徒相承,口傳心授的古老教學法至今原樣因襲。保守思想是改革的障礙,而戲曲不改革是絕無出路的。
從歷史的高度看,戲曲不會消亡,它還是要發展的,只要我們敢于直面現實,認真反思總結教訓,對戲曲改革及發展充滿信心,戲曲藝術發展前途是光明的。
上一篇:戲曲改革中的失誤
下一篇:揚長卻未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