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被嚇得后退了
約翰·克里斯朵夫·席勒(1759—1805),德國劇作家、詩人。他出生于醫生家庭。1768年,他進入拉丁語學校。1773年至1780年,他在軍事學院學習期間,讀了許多莎士比亞、盧梭、歌德等人的作品,并受到他們的很大影響,開始寫了的劇本《強盜》。1781年,他的劇本《強盜》出版,1782年開始上演。由于這個劇本歌頌了一個向封建社會公開宣戰的豪俠青年;因此,他受到反動當局的迫害。1784年,他又發表了劇本《陰謀與愛情》。在這個劇本里,他通過宰相的兒子斐迪南和窮提琴師的女兒露伊斯的戀愛悲劇,反映了德國市民與封建統治者之間的階級矛盾。在他的筆下,接受了進步思想的斐迪南和純樸、耿直的露伊斯不顧階級差別,互相愛慕;以封建等級制度衛道士面目出現的宰相和他的秘書,卻心懷鬼胎,狼狽為奸,設下陰謀,終于奪去了這一對有情人的生命,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行。因《強盜》和《陰謀與愛情》兩個劇本的成功,使席勒成為著名青年劇作家。1785年,他發表了著名贊美詩《歡樂頌》。1787年,他完成了反對專制主義、要求思想自由的劇本《堂·卡洛斯》。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792年,成立了法蘭西共和國。一因他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持熱烈歡呼的態度,二因他青年時期的反封建反暴君的作品十分適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他被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的名譽公民。1793年,法國開始了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的專政時期(至1794年)。由于雅各賓政府繼續保持反動的《列·霞白利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先后鎮壓忿激派和阿貝爾派,使他這個曾經以火一般熱情對待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席勒,被嚇得后退了。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在他身上集中表現出來。他“逃入康德的唯心主義”(恩格斯語),寫出《論悲劇藝術》和《美育書簡》等美學論文,宣揚通過審美教育,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解放,從而使社會得到改造。從1794年開始,在摯友歌德的幫助下,他逐漸擺脫了康德唯心主義,又寫出一些歌頌為爭取解放而斗爭的廣大勞動人民的劇本。
象席勒這樣一個資產階級劇作家,面對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要熱烈歡呼,是可以理解的;面對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政府推行資產階級專制制度,而后退到唯心主義地宣揚通過審美教育,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解放,從而使社會得到改造的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由他的階級立場和世界觀決定的;因為,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雖然反對法國雅各賓政府專政的暴力行為,但也決不可能提出推翻剛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取得成功后才建立起來的雅各賓政府的理論。因此,他只能后退到對資產階級反動政府無害而對廣大勞動人民不利的這一步,讓廣大勞動人民以美麗的理想代替嚴酷現實的唯心主義的這一步。
上一篇:希特勒排猶政策對哥廷根大學數學研究所的沖擊
下一篇:席卷歐洲的罷工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