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上不顧下建浙江鐵路橋的遺害
1908年由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等組成的上海工部局在上海蘇州河上修建了浙江路鐵橋。建橋時,這一帶地價飛漲,二十多年間上漲了近五十倍。建橋者為了多占土地,節省用錢,顧上不顧下,把橋身建得十分低,橋下船只通航凈空十分矮。結果,橋建好后,蘇州河大橋上游再也不能通航大船。一般不大的船只,航行橋下,或停泊于橋洞附近,如果遇到漲潮,船體上浮,就會卡在橋下,進也進不了,退也退不出,造成“悶船”,只能請消防船向船里灌水,使船下沉,才能勉強行動,鬧不好就船毀人亡。由于橋洞凈空過小,行船人不小心就會撞上橋身,甚至撞死。船工視過橋猶如過關。橋低水高還使得河水經常侵蝕橋身,時間不長橋底部就銹痕斑斑,活動支座也被銹死,活橋變成了死橋,無獨有偶,英國人建筑的上海外白渡橋為了利用舊料,中間橋墩架在河流主航道上,嚴重影響了航運。舊江寧路橋由于確定橋位時只計陸路方便,不管水陸短長,橋位不當,撞船事故接二連三,船工呼為“鬼門橋”。殖民者在上海蘇州河上建的6座橋由于顧上不顧下,無一不是舉一利而成諸害,遺患長達五、六十年,解放后通過改造才興利除弊。
拋去殖民者建橋的目的,單從技術設計角度考慮,蘇州河上建橋顧上不顧下,遺患半世紀的史實告訴人們,進行任何建設事業,都必須堅持全方位的思維,多視角的利弊分析,綜合性的可行性研究,在全景觀、整體觀、系統觀的指導下優化決策,確定整體最佳方案,切不可顧上不顧下,顧前不顧后,顧近不顧遠,顧淺不顧深,顧點不顧面,否則必然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上一篇:韓匡嗣中計兵敗受責
下一篇:顧前不顧后·遼軍被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