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范欽
范欽(1506~1585),字堯卿,一字安卿,號東明,鄞縣(今屬浙江)人。明藏書家。嘉靖年間進士。累官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閣集》。
蓄書創建天一閣
范欽在湖廣、江西、福建、云南、陜西、河南等地任過知州、知府、參政、布政使等地方官。其一生專心購求典籍,所到之處無不留心征購;購之不得,便借來抄錄。嘉靖四十年(1561年),為避嚴嵩父子,離職攜書萬卷歸寧波原籍,建私家藏書樓——天一閣。范欽所覓的圖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地方志、政書、實錄,還匯集了許多有價值的碑帖。經范欽幾十年如一日的訪求,到他83歲去世時,天一閣藏書已達7萬卷。他自己還出資刻印了不少善本,流傳至今的有《竹書紀年》《虎鈐經》等20余種。為使他所得的圖書能永久保存,便于其宅居東月湖一側,構樓6間,以為藏書之用。
范欽平生酷愛文獻典籍,惟恐后代將其藏書散失。去世前將家產分為兩份,讓二子挑選。長子范大沖分得天一閣,次子分得萬兩白銀。范欽死后,子孫遵奉其“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訓,閣門與書櫥門鑰匙分房保管,各房家長不到齊不得開門,嚴禁煙酒火燭登樓。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詔修《四庫全書》時,范欽的五世孫范懋柱進呈藏書638種。乾隆帝又命人測繪天一閣房屋和書櫥式樣,以此修建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書樓,珍藏《四庫全書》。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英帝國主義的搶掠,貪官污吏的盜取,使天一閣藏書不斷遭到損失。解放后,政府多次修整書樓,訪求散佚之書,收回原屬天一閣藏書3000多卷。
范欽藏書印
上一篇:楹聯趣談·范文瀾
下一篇:楹聯趣談·范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