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斷流
“濟南山水天下無,晴云曉日開畫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詩情畫意,如臨其境。濟南之所以成為久負盛名的風景勝地,主要是得助于泉,故稱“泉城”。
泉城名不虛傳,城內名泉多達150余處,呈東西帶狀分布,以黑虎泉,趵突泉,珍珠泉和五龍泉為中心,分為四大泉群。小泉眾多,散布各地,真謂“齊多甘泉,甲于天下”,“家家泉水,戶戶垂柳”。著名的宋代女詩詞家李清照就居住在趵突泉附近的柳絮泉邊,泉對她影響很大,坐聽泉水叮咚,消愁流淚著文,給后人留下了不朽名作《漱玉集》、《漱玉詞》即取名于此泉。李清照一生,早期得意,春風展志。晚景凄涼,多感善愁。雖留下詩詞不多,但字字珠圓玉潤。有如黑虎(泉),洶涌長嘯;有如趵突(泉),聲如隱雷;好似珍珠(泉),散落玉盤;好似柳絮(泉),絲弦低吟。她的詩詞既有泉水之美感,又有泉城人的“人杰”“鬼雄”之氣。
泉水美,不僅在詩人的筆下。如親臨其境,置身泉中,更是美不勝數。它純潔清澈引人愛,它味美甘醇倍思飲,它質感柔滑潤膚脂,它聲音悠揚倍動聽,動靜兼備添生機。
泉城泉水美,首推趵突泉。《水經注》稱,“泉源上奮水涌如輪。”池中有三股泉水沖出水面,好似“平地涌出白玉壺,”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元代趙孟頫頰)。它千百年來,不知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不知受到多少中外游人的青睞。可是,近年來它突然斷流干涸。其它泉水也多干涸或者減流,不僅給旅游業造成損失,而且也影響泉城人民的健康和生活。因此,水文地質專家大聲疾呼:救救泉城!泉枯水污十萬“水”急!!泉枯的主要原因歸于人為。水污的人為責任,更是不能推委。
據水文地質學家23年的觀測和研究,一般情況下,地下水位均在30多米,即是枯水年份地下水位下降到27米,趵突泉也從未干涸過。近年來,之所以干涸,就是因為工業用水量大,過量抽取地下水資源所造成的。目前,地下水位已降至25米,為歷史最低點。全市每天抽取地下水超過100萬立方米,而地下含水系統每天補給泉城的水只有80萬立方米。入不敷出,它能不斷流?怎能不干涸?
昔日泉水純潔清澈,味甘質純,魚蝦成群,岸柳成蔭,令人心曠神怡。而今,每日排放污水56萬立方米,沿“漏斗區”乘隙倒灌,使水質污染。污水也使美麗的清水河變成了臭水河。面對此景此情,今后怎么辦?專家們建議:統一領導,加強管理;建立法規,合理開采;凈化污水,廢水再用。長遠看,可以引黃河之水濟泉城,減輕地下水資源的負擔。
搶救泉水,刻不容緩。盡快使泉城煥發青春,趵突泉再噴玉壺。莫使游人望眼欲穿,感慨興嘆!
上一篇:“貝扎羅的天鵝”與羅西尼
下一篇:“較場口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