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高適》人物故事小傳
高適(公元706—765年)字達夫,唐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少貧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為哥舒翰掌書記。安史之亂后,曾任淮南、劍南節度使。官至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
善詩,為唐代邊塞詩人的代表。所作多反映邊地生活情景,以及報國建功的豪情,對朝政的腐敗也有所揭露。風格豪壯俊邁,筆力渾厚。有《高常侍集》。
[正 史]
高適者,渤海蓨人也。父從文,位終韶州長史。適少濩落①,不事生業,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給。天寶中,海內事干進者注意文詞。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
祿山之亂,征翰討賊,拜適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乃佐翰守潼關。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奔赴行在②,及河池郡,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曰:“仆射哥舒翰忠義感激,臣頗知之,然疾病沉頓,智力將竭。監軍李大宜與將士約為香火,使倡婦彈箜篌琵琶以相娛樂,樗蒲飲酒,不恤軍務。蕃渾及秦、隴武士,盛夏五六月于赤日之中,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故有望敵散亡,臨陣翻動,萬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陽之軍,魯炅、何履光、趙國珍各皆持節,監軍等數人更相用事,寧③有是,戰而能必勝哉?臣與楊國忠爭,終不見納。陛下因此履巴山、劍閣之險,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適,立節貞峻,植躬高朗④,感激懷經濟之略,紛綸贍文雅之才。長策遠圖,可云大體;讜言義色,實謂忠臣。宜回糾逖之任,俾超諷諭之職??芍G議大夫,賜緋魚袋?!边m負氣敢言,權幸憚之。
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詔與江東節度來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亂,會于安州。師將渡而永王敗,乃招季廣琛于歷陽。兵罷,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遷彭州。劍南自玄宗還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節度,百姓勞敝,適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論之曰:
劍南雖名東西兩川,其實一道。自邛關、黎、雅,界于南蠻也;茂州而西,經羌中至乎戎數城,界于吐蕃也。臨邊小郡,各舉軍戎,并取給于劍南。其運糧戌,以全蜀之力,兼山南佐之,而猶不舉。今梓、遂、果、閬等八州分為東川節度,歲月之計,西川不可得而參也。而嘉、陵比為夷獠所陷,今雖小定,瘡痍未平。又一年已來,耕織都廢,而衣食之業,皆貿易于成都,則其人不可得而役明矣。今可稅賦者,成都、彭、蜀、漢州。又以四州殘敝,當他十州之重役,其于終久,不亦至艱?又言利者穿鑿萬端,皆取之百姓,應差科者,自朝至暮,案牘千重。官吏相承,懼于罪譴,或責之于鄰保,或威之以杖罰。督促不已,逋逃益滋,欲無流亡,理不可得。比日關中米貴,而衣冠士庶,頗亦出城,山南、劍南,道路相望,村坊市肆,與蜀人雜居,其升合斗儲,皆求于蜀人矣。且田土疆界,蓋亦有涯;賦稅差科,乃無涯矣。為蜀人之計,不亦難哉!
今所界吐蕃城堡而疲于蜀人,不過平戎以西數城矣。邈在窮山之巔,垂于險絕之末,運糧于束馬之路,坐甲于無人之鄉。以戎狄言之,不足以利戎狄;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廣土宇。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而困于全蜀太平之人哉?恐非今日之急務也。國家若將已戌之地不可廢,已鎮之兵不可收,當宜卻停東川,并力從事,猶恐狼狽,安可仰于成都、彭、漢、蜀四州哉!慮乖圣朝洗蕩關東掃清逆亂之意也。倘蜀人復擾,豈不貽陛下之憂?昔公孫弘愿罷西南夷、臨海,專事朔方,賈損之請棄珠崖以寧中土,讜言政本,匪一朝一夕。臣愚望罷東川節度,以一劍南,西山不急之城,稍以減削,則事無窮頓,庶免倒懸。陛下若以微臣所陳有裨萬一,下宰相廷議,降公忠大臣定其損益,與劍南節度終始處置。
疏奏不納。
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子璋,斬之。西川牙將花驚定者,恃勇,既誅子璋,大掠東蜀。天子怒光遠不能戢軍,乃罷之,以適代光遠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代宗即位,吐蕃陷隴右,漸逼京畿。適練兵于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代宗以黃門侍郎嚴武代還,用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h侯,食邑七百戶。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
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累為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其《與賀蘭進明書》,令疾救梁、宋,以親諸軍;《與許叔冀書》,綢繆繼好,使釋他憾,同援梁宋;《未過淮先與將校書》,使絕永王,各求自白。君子以為義而知變。而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舊唐書·高適傳》卷一一一
〔注 釋〕
①

〔相關史料〕
高公鎮淮海,談笑卻妖氛。采爾幕中畫,勘難光殊勛。
《李太白文集》卷十八
(杜甫)嘗從(李)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
宋祁《新唐書·杜甫傳》
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歡。
嚴羽《滄浪詩話·詩體》
上一篇:《高士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高士奇》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魏逸士(4人)》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魏逸士(4人)》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