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秦婦吟》,詩人傷心事
《秦婦吟》是晚唐著名詩人韋莊所作的長篇敘事詩。是他的得意之作,卻也是他的一塊心病。
這首詩以唐都長安為中心,以一貴家姬妾秦婦的親身經歷為線索,敘寫了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到中和三年(883)三月這段時間內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封建統治者在起義軍的進攻下,倉皇失措,狼狽出逃;黃巢起義軍攻破并占領長安;唐軍的反攻及其失敗;長安城的被封鎖及它在兵變中所遭受的創傷;今昔盛衰的對比以及秦婦逃出長安后于途中所見到的村莊破落荒殘的景象。詩人以紆徐委婉的筆觸,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又一幅波瀾起伏的歷史畫卷。藝術風格上,這首詩辭清句麗,同時還洋溢著民間文學的氣息,把白居易“長慶體”的語言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韋莊因此詩成名,時人稱“秦婦吟秀才”。但他的《浣花集》及后人編輯的《全唐詩》均未載此詩。原因是為了避諱。近代學者論證說,韋莊后來成了蜀相,而蜀主王建本是無賴出身,人稱“賊王八”。王建所賴以發跡的忠武軍,又曾一度歸降黃巢起義軍。嗣后,忠武軍倒戈,成了官軍,王建及其部下又攻城剽村,搶掠百姓,無所不為。正因為王建及其重臣與《秦婦吟》詩中所咒罵的農民起義軍、殘害百姓的官軍之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所以韋莊為了保命、保官,才不得不刪去這一成名之作,盡管傷心,但總算也丟掉了一塊心病。
然而對于文學而言,這卻是一樁遺憾,因為由于韋莊對《秦婦吟》一詩諱莫如深,竟致使此詩長期難于流傳中土。鴉片戰爭后,敦煌寶庫被盜,《秦婦吟》天復五年張龜抄本成了英倫博物館的藏書;(梁)貞明五年安友盛抄本則入了巴黎國民圖書館。后經王國維的努力和日本狩野博士、法國伯希和教授的幫助,轉錄了《秦婦吟》,國人始得再睹此詩。
上一篇:一時疏忽,十年抗戰成泡影
下一篇: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