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業來自實力
春秋初年,周王室日漸衰弱。這時,周王室統治的地區已經很小,周天子名義上仍保留中原盟主的地位,實際上根本號令不了諸侯。各地諸侯相互兼并,紛紛爭奪霸權。然而首先在中原圖霸中,卻是一個國土不大的鄭國。
鄭國在西周諸國中分封很晚,但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幼子、周宣王的庶兄。因此,周王室很依重鄭桓公,任命他為王室卿士,主持周朝中樞大政。鄭桓公早在西周尚未滅亡之前,就看到西周的統治不會長久了,把國內人民從關中地區遷到今河南省新鄭縣附近。開墾荒地,發展手工業生產和商業,國勢迅速強盛起來。
鄭莊公繼鄭桓公之后主持周政,利用自己在周王室中的特殊地位,竭力對外實行擴張。他采取的行動,主要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衛、宋、陳、蔡四國,滅亡許國。這樣,鄭莊公終于在中原諸侯中脫穎而出。
鄭莊公由于連打勝仗,勢力越來越大,逐漸不把周平王放在眼里。周平王見鄭國太專橫,就想把處理朝政的大權一半轉交給虢公。鄭莊公知道后,很不高興。于是就出現了“周鄭交質”的事件。(互送人質到他國)周平王死后,周桓王決定把全部政事統統交給虢公處理,并剝奪了鄭莊公的卿士地位,并把鄭國的部分土地收為己有。鄭莊公吃了大虧,從此干脆不去朝見周桓王了。
周桓王不能容忍鄭莊公如此無禮,于公元前707年親率周軍及陳、蔡、虢、衛四個諸侯國的軍隊討伐鄭國。鄭莊公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縣以北)列陣,準備痛擊周軍。當時周軍分為三個軍:周桓王親領中軍,虢公率領右軍和蔡、衛兩國軍隊,周公親率左軍和陳國軍隊。鄭國的子亢向鄭莊公獻計說:“陳國局勢很不穩定,軍士不想打仗。我們先打陳國,陳國軍隊必然逃散。周軍要照顧它,陣勢必然大亂。蔡衛力量薄弱,屆時必然先退。然后我們再集中力量攻打周軍,就可以取得勝利了。”鄭莊公采納了他的計策。戰爭一開始,鄭軍左、右軍搖動大旗,鼓聲如雷,陳軍迅速潰散,蔡、衛軍也倉惶退出戰場。鄭軍左、中、右三軍轉而集中攻擊周軍,越戰越勇,周軍很難抵擋。周桓王在后退時,被鄭軍的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忍著傷痛勉強指揮軍隊逃出重圍。戰后,鄭莊公為了進一步表示自己仍然“尊王”,特派大夫祭足去慰問受傷的周桓王。
霸業來自實力。周鄭繻葛之戰是周桓王發動的,本想通過這次戰爭制服鄭國,恢復周王室的威權。但是,周王由于早已沒有實力,所以很難對付鄭國這樣的小霸。
上一篇:霍亨斯陶芬王朝皇帝們的對內對外政策
下一篇:靠戰爭發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