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嘲笑的羅巴切夫斯基
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1792—1856)的名字是與非歐幾何聯系在一起的。非歐幾何打破了幾何研究中歐氏幾何的一統天下,構成一門同樣具有無矛盾性、完備性和獨立性的新型幾何學。因此,它的發現無疑是數學發展中的 一場革命。它不僅引出了抽象空間的概念,而且在數學內部以及與之接近的領域內,都有許多應用,譬如,廣義相對論的產生便借助了非歐幾何這一有力的數學工具。
但是,可怕的傳統思想,往往不允許新事物新思想的產生與確立。加之這種新型幾何學的一些結論,往往與人們的常識相悖(如“三角形”三內角和小于180°),遇到的阻力便更加強大。
早在羅巴切夫斯基之前,具有“數學王子”美稱的著名數學家高斯(Gauss,Johann,Karl,Friedrich 1777~1855德國數學家),已于1816年用同樣的方法得到了這種新幾何體系的雛型。但是,他唯恐這種新體系在直觀上的“荒誕無稽”而遭人恥笑,謹慎地隱藏了自己的研究。
1826年,羅馬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學發表了他的劃時代的論文《論幾何基礎》。由于這種新學說違背了兩千年來的傳統思想,動搖了歐氏幾何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威基礎,同時也由于它的某些結論違反了人們的“常識”。因此,羅巴切夫斯基的學說剛一發表,社會上的嘲弄、攻擊,甚至侮辱、謾罵便如暴風雨般的襲來。甚至科學院和教會也聯合起來反對他,圣彼堡科學院拒絕接受他的論文,俄羅斯東正教大主教宣布他的學說是“邪說”。有人用匿名信在雜志上漫罵他為“瘋子”,有人用漫畫對他進行挖苦諷刺。大多數的權威們稱羅巴切夫斯基的學說是“荒唐透頂的偽科學”,是一場“笑話”。即使一些有良心的正直人最多也只能抱著“對一個錯誤的怪人的寬容和惋惜”的態度。德國詩人哥德在他的名著《浮士德》中也不無嘲諷地寫下這樣的詩句:“有幾何兮,名曰非歐,自己嘲笑,莫名其妙!”(蘇步青譯文)
然而,科學有其自身的規律。正如直觀的顯然性不能代替邏輯的必然性一樣,看似違背常規的新生事物,在沒有用科學方法證明其錯誤或尚未經實踐檢查之前,是不可人云亦云的。
真理必將戰勝無知,那些嘲笑新的科學發現的人們,終將被歷史所嘲
笑。
上一篇:遭冷遇的奧斯卡金像獎
下一篇:遭到迫害的《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