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大潰敗
抗日戰爭后期,日軍為打通縱貫中國大陸到印度支那的陸上交通線,防止覆滅的命運,決定在中國發動一次新的攻勢。從1944年4月至12月,日軍動用華北、華中、華南軍隊主力五、六十萬,對平漢、粵漢,湘桂鐵路沿線發動了侵華戰爭以來的最大攻勢,日方稱其為“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中國稱其為“豫湘桂戰役”。
國民黨軍隊方面,被卷入戰事的有百萬大軍。戰役分三個階段,4 月17日至5月26日,為豫中會戰;5月27日至8月8日,為長衡會戰;9月8日至12月10日為桂柳會戰。
由于國民黨政府在軍事上奉行觀戰,避戰的消極政策,再加上長期以來軍事上嫡系軍隊雜牌軍隊之間的相互仇視,缺乏應有的配合,在豫湘桂戰役中,國民黨軍隊大多一觸即潰,一敗千里。使日軍在短短的八個多月時間便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侵占中國領土20余萬平方公里,占據城市146座,省會4個,占領空軍基地7個,飛機場36個,6000萬同胞淪于日本鐵蹄之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國民黨百萬大軍在豫湘桂戰役中的嚴重失敗,其根源在于國民黨領導集團的腐敗和軍事方針的錯誤。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節節勝利,日本也不過是困獸猶斗。這時在國民黨上層依賴美援,等待勝利保存實力、消極抗戰的思想占了上風,從而導致了世界反法斯戰爭節節勝利期間中國戰場的一次大潰敗。
上一篇:誘餌當前切莫動心
下一篇:貯藥不標明,錯服致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