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武漢之旅·東湖·湖光山色共旖旎
東湖,位于武昌東郊,是武漢市著名的風景名勝。整個區域約有8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約33平方公里。這里山水相依,風景清秀,一年四季,各有佳境。
東湖本由郭鄭湖、水果湖等若干個湖泊匯聚組成,湖與湖之間若斷若連,港汊蜿蜒交錯,堤岸曲折參差,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湖面上水鳥相戲,漁舟出沒,萬頃碧波平潔如鏡。湖的南岸,峰巒疊嶂;湖的東岸,丘岡連綿。青山綠樹,投影水中,更為東湖增添了魅力。
東湖自1951年正式辟為風景區后,按自然環境,又劃分成了聽濤、磨山、珞洪、白馬、落雁、吹笛六個相對獨立的景區。
聽濤區在湖西岸,綠草如茵,繁花競艷,林圃錯落,亭閣相望,聽濤軒、行吟閣、長天樓、湖光閣等均集中于此。另有九女墩,安息著太平天國起義軍九位女英雄。當年,太平軍曾三次攻克武昌,四次攻克漢口、漢陽。這九位無名女英雄是在保衛武昌的戰斗中壯烈犧牲的。老百姓不顧清朝統治者的淫威,將她們的遺骨合葬在一起。五十年代后,又建臺立碑,以志紀念。
磨山區位于湖東南,因磨山而得名。磨山三面環水,六峰并峙,逶迤八里,民間稱“十里長湖,八里磨山”。山上奇松滴翠,怪石崢嶸,清泉澄澈,曲徑縈回,環境極為幽靜。東峰形似磨盤,頂端有劉備郊天臺。相傳三國赤壁大戰前夕,劉備曾至此設壇祭天,向上天祈禱;由于情意誠摯懇切,感動了天帝,孫劉聯軍才得以火燒曹軍,大獲全勝。西峰建有朱碑亭,亭前立一方朱紅色石碑,石碑上鐫刻著朱德1954年為東湖所書題詞。其中“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將比西湖強”兩句,將武漢東湖與杭州西湖相比較,充分肯定了東湖的美好發展前景。峰南是植物園,遍栽奇花異卉,供人觀賞。磨山最高峰118米,登頂四顧,浩淼煙波,盡收眼底。
珞洪區地處東湖西南,主要包括珞珈山和洪山。珞珈山原名落駕山,相傳春秋戰國時楚國國王曾“落駕”于此。現為武漢大學所在地。一組宮殿式建筑依山臨水,掩映于綠樹濃蔭之中。洪山與珞珈山遙遙相望。山上的千年古剎寶通禪寺,古樸莊嚴。寺后山坡上是始建于元代的洪山寶塔,八面七層,高13.7丈,十分巍峨;寺西有無影塔,塔身雖小,卻為武漢一帶現存最古老的建筑,至今已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的風雨。施洋烈士墓坐落在洪山西麓的常青松柏之中。施洋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武漢工團聯合法律顧問,于1926年爆發的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斗爭中犧牲。烈士的半身塑像,就安放在墓前石座上。
白馬區在東湖最北端。這一帶環境清幽,最著名的去處是白馬洲。小洲四面環水,西側有魯肅馬冢。據傳三國時,吳國魯肅協助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后,路經此處,誤闖沼澤之中,結果胯下白馬陷入淤泥而死。
落雁區夾在白馬區與磨山區之間。南來北往的雁群,經常在這里歇息;各種水鳥,更是這里的常客。古清河橋遺址與磨山東峰上的劉備郊天臺遙遙相望。傳說春秋時楚莊王曾率軍與反叛的令尹斗越椒大戰于此。莊王親自擊鼓督戰,神射手養由基則大顯神威。
吹笛區在磨山區之東。這里山擁水抱,別是一番景色。臨湖的吹笛山,相傳是朱元璋第六子朱禎常來吹笛的所在。另有馬鞍山,海拔138米,是附近最高山峰。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黑龍江之旅·敖魯古雅·深山中的鄂溫克獵村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灞橋·灞橋柳色